第七章 消费时代的设计(第22/47页)

与诺尔公司相似,米勒公司的设计人员中也有不少世纪中叶(Mid-Century)设计浪潮中的重要设计师。例如美国设计师乔治·尼尔森、美国设计师查尔斯·伊姆斯和雷·伊姆斯夫妇,以及日裔美籍设计师和艺术家野口勇等。

5.乔治·尼尔森

讲米勒公司,必须要谈谈美国设计家乔治·尼尔森(George Nelson, 1908—1986),他是美国现代设计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自1945年加入米勒公司担任设计总监以来,在随后的40多年间,他对米勒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因为他所拥有的设计天赋,还因为他为公司招募到一批极其优秀的设计人才,例如查尔斯·伊姆斯夫妇、野口勇、罗伯特·普罗朴斯特、亚历山大·吉拉德(Alexander Girard, 1907—1993)等。在他担任领导期间,米勒公司出品的一批家具,如野口勇桌子(Noguchi Table)、伊姆斯休闲椅(Eames Lounge Chair)、棉花糖沙发(Marshmallow Sofa)、球挂钟(Ball Clock)等,都成为现代家具设计的经典作品,获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尼尔森长期担任赫尔曼·米 勒公司的领导,同时拥有自己的“乔治·尼尔森设计事务所”(George Nelson Associates, Inc),通过这两个平台推动美国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

尼尔森192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毕业之后在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第二年受聘于母校担任助教,并于1931年获得耶鲁大学的艺术学位。1932年,尼尔森获得“罗马奖学金”(the Rome Prize),赴罗马游学,利用这个机会遍游欧洲,了解欧洲当时的设计运动,结识了一批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锋人士。回到美国之后,担任《建筑论坛》杂志的编辑,开始在刊物上撰文介绍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勒·柯布西耶、吉奥·庞蒂(Gio Ponti, 1891—1979)等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最早在北美完整系统地介绍欧洲现代设计运动。他在探索现代建筑理念方面颇有建树,与亨利·莱特(Henry Wright)合作,撰写了《明日住宅》(Tomorrow's House )一书。

1945年,赫尔曼·米勒公司总裁德克·J.迪普里(DirkJ.Depree, 1891—1990)从《生活》杂志上读到尼尔森关于未来住宅的文章,对他独到的创意眼光留下深刻印象。虽然尼尔森没有家具设计的经验,迪普里依然聘请他担任公司的设计总监,负责公司的产品开发。尼尔森在任的20多年间,一直推动米勒公司走现代设计方向,聘请了包括伊姆斯夫妇、哈里·别尔托亚、理查德·舒尔茨(Richard Schultz, 1926— )、唐纳德·诺尔(Donald Knorr, 1922— )、野口勇等一批优秀设计师为公司设计家具,引导米勒公司进入全盛期。

根据他与赫尔曼·米勒公司签订的合同,尼尔森有权开设自己的独立设计公司。他于1947年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并在1955年将其扩大成为乔治·尼尔森设计公司(George Nelson Associates, Inc.)。知人善用是尼尔森的一大长处,这个事务所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人员,有设计棉花糖沙发的艾文格·哈珀,有设计椰壳椅子的乔治·穆尔豪塞(George Mulhauser, 1922—2002),有后来为007系列电影中的《金手指》《来自俄国的爱情》设计场景的罗伯特·布朗约翰(Robert Brownjohn, 1925—1970),有设计模数座椅系列(Modular Seating)的顿·查德维克,有为米勒公司设计了大量广告、海报、目录封面等平面作品的乔治·钱尼(George Tscherney, 1924— )等青年才俊。

乔治·尼尔森和亨利·莱特合作撰写的《明日住宅》一书。

乔治·尼尔森1947年设计的第一批泡泡灯系列(Bubble Lamp Collection)。

乔治·尼尔森设计事务所的顿·查德威克设计的模数座椅系列。

沃伦·普拉特纳为诺尔公司设计的『普拉特纳椅子』(Platner Chair)。

沃伦·普拉特纳为诺尔公司设计的小桌和茶几。

尼尔森和他的公司承担了许多米勒公司的设计任务,对公司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他们在1947年为米勒公司重新设计的公司标志(Logo),一直沿用至今。他们设计的多种产品,包括1946年在米勒公司出品的“基本柜子系列”(Basic Cabinet Series)、1946沙发和卧室系列(1946 Sofas, chairs, settees, and bedroom pieces)等,不仅当时广受好评,米勒公司在2011年重新推出,市场反应依然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