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消费时代的设计(第15/47页)
威廉·布劳恩-费得维格设计的水具。
艾贡·艾尔曼1951年设计的家具。
德国知名餐具、炊具公司WMF1952年的橱窗内展出的威廉·华根菲尔德设计的玻璃器皿和金属刀具。
战后联邦德国重要的设计师还有威廉·布劳恩-费得维格(Wilhelm Braun-Feldweg, 1908—1999),建筑师、家具设计师艾贡·艾尔曼(Egon Eiermann, 1904—1970),包豪斯毕业的产品设计师威廉·华根菲尔德,产品设计师赫伯特·舒尔特(Herbert H. Schultes, 1938— ),家具设计师彼得·马利(Peter Maly, 1936— )和罗尔夫·海德(Rolf Heide, 1934— ),以及行走于德国、意大利之间的工业设计家理查德·萨帕(Richard Sapper, 1932— )等等。他们不但对联邦德国的现代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在国际上获得引人注目的成功。
2.布劳恩公司
联邦德国的工业设计,在战后能够迅速重返国际舞台并居于领先地位,除了前面介绍的设计师们功不可没之外,该国工业界对于设计的充分认识、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布劳恩公司的发展。
德国战后分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其中联邦德国在经济上恢复很快,设计方面承继了战前的现代主义路线,发展得非常稳健,到1960年代、1970年代已经成为西方设计的重要支点了。德国成为战后设计的主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由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布劳恩公司合作形成了一个设计中心。
把乌尔姆精神变成设计现实的是德国通用电器的重要企业布劳恩公司(Braun)。这个公司早在1950年代就已经与乌尔姆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设计交流关系,它的设计人员,比如汉斯·古格洛特、迪特·拉姆斯都与学院有密切的关系。学院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道通畅的渠道,把学院的思想贯彻到布劳恩产品设计实践中去,在布劳恩的设计中执行了乌尔姆强调的人体工程学原则,从而发展出 高度理性化、高度秩序化的产品,影响了德国其他企业的设计,并继而影响到其他西方国家的设计。现在的工业设计,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香港的产品,都具有明显的人体工程学人-机适应的特点,这应该说是乌尔姆-布劳恩体系的成功。
布劳恩公司(Braun GmbH)是德国著名的电器厂商,秉持“纯粹到极致”(Strength of Pure)的设计哲学,形成了公司产品独特的设计风格:以简练的几何外形为基础,色调单纯,摒弃一切外加的装饰,以其高度理性化的外观设计和良好功能而著称。
该公司是由德国工程师马克斯·布劳恩(Max Braun,?—1951)1921年在法兰克福创建的,起初只是生产收音机零件,从1929年开始,生产整机无线电收音机。之后种类越来越多。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被夷为平地,于1945年重建,除了继续生产公司传统强项产品收音机、录音机和Hi-Fi音响组合之外,在1950年代生产出第一款电动剃须刀S50,并以此作为1960年代里公司的主打产品。这个阶段里开发出来的各种家庭厨房用具,如电咖啡具、果汁机、食物搅拌器等相继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进入1970年代,公司又增添了电动吹风机等美发、美容用具,对于人体工学因素的重视令这些产品好用好看,深受消费者欢迎。1980年代里,电子钟表、个人用计算器等成为公司产品目录中新的生力军。从1950年代开始,公司已经逐步建立起世界性的声誉,其产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多家重要博物馆收藏。
从1954年开始,布劳恩公司与乌尔姆设计学院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一合作,对于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仅仅在8个月内,合作设计团队就推出了从便携式收音机到家用音响组合等一整条全新的产品系列,在1955年杜塞尔多夫电子产品大展上获得高度评价,从而展示出布劳恩公司的全新面貌来。其中,汉斯·古格洛特、迪特·拉姆斯等几位设计师对公司设计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影响。古格洛特是先在乌尔姆设计学院教书,之后再带学生参与布劳恩的设计项目;拉姆斯是布劳恩公司的设计部主任,一直在布劳恩做设计,同时在乌尔姆兼课,他是促进这个合作模式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