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现代设计的前奏:“工艺美术”与“新艺术”运动(第40/44页)
马金托什与“格拉斯哥四人”代表了“新艺术”运动一个重要的发展分支。“新艺术”运动设计主张曲线、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反对直线和几何造型,反对黑白色彩,反对机械和工业化生产;而马金托什则恰恰相反,他主张直线,主张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色彩,为机械化、批量化、工业化的形式做出有益的探索。因此,可以说马金托什是一个联系“新艺术”运动之类的手工艺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关键过渡性人物,他的探索,在奥地利“分离派”和德国的“青年风格”派设计运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马金托什无疑是世纪交替之际最出色的一位建筑师和设计师。
5.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
德国的“新艺术”设计运动被称为“青年风格”(Jugend stil)派,与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的情况类似,发起这个设计运动的主要人物也是艺术家、建筑家,他们同样希望通过恢复手工艺传统,来挽救当时颓败的设计。他们在思想上也受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先驱拉斯金、莫里斯的影响与感召,初期也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但是,自从1897年以后,这个运动越来越摆脱以曲线装饰为中心的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的“新艺术”运动主流,开始与“格拉斯哥四人”,特别是与查尔斯·马金托什的设计探索相似,开始从简单的几何造型,从直线的运用上找寻新的形式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奥地利的一批设计家也公开提出与正宗的学院派分离,自称“分离派”,在形式方面与德国的“青年风格”接近,成为德语国家的一股新兴设计力量。
霍夫曼设计的斯托克列宫室内和家具。
霍夫曼为斯托克列宫设计的吸顶灯。
黑色的高背椅子最早是为希尔住宅设计的,现在仍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
瓦格纳设计的迈奥里卡住宅(Majolica House, Vienna, 1894—1902)主立面上的装饰细节。
大约在1900年前后,德国的设计开始受到欧洲大陆的“新艺术”风格影响。当时,德国设计家奥古斯特·恩代尔(August Endell, 1871—1925)设立的设计事务所,在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与法国的吉马德、比利时的霍塔和西班牙的高迪的设计非常相似,具有以曲线装饰为主、被戏称为“面条风格”的特点。这种风格在德语国家持续了几年,但很快就受到从维也纳传来的“分离派”浪潮的冲击。
1896年,奥地利设计家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 1841—1918)发表了他的著作《现代建筑》,在这本书中,他提出建筑设计应该集中为现代生活服务,而不是模拟以往的方式和风格。设计是为现代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古旧复兴而产生的。瓦格纳对城市规划颇有心得,在他1898年为维也纳城市所作的规划中,已经提出交通或者交流系统是城市规划的重点,他称此系统为“Stadbahn”(相当于英文的“transport system”)。他的理论,立足于建筑是人类居住、工作和沟通的场所,而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环绕空间,建筑应该为这种交流、沟通、交通为中心的设计考虑,以促进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为目的,装饰则应该 为此服务。瓦格纳设计的建筑迈奥里卡住宅就体现了这种功能第一、装饰第二的设计原则,并且开始摒弃正宗“新艺术”风格中过分注重形式的自然主义曲线,采用了简单的几何形态,以少数曲线点缀装饰效果。这个设计令当时的设计界耳目一新。他在这个时期设计了不少类似的建筑,扩大了自己设计思想的影响面,并通过不断的设计实践,发展自己的设计思想,使设计达到更成熟的阶段。比如根据他的“交通体系”思想设计的维也纳卡普拉茨车站(Karlsplatz Stadtbahn Station, 1894—1902)、荷兰海牙的佛莱登宫(1906)和斯坦霍夫教堂(Kirche am Steinhof, 1903—1907)。
他的设计思想与维也纳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和建筑家不谋而合。这个艺术家、设计家团体自称为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提出“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的口号,与瓦格纳《现代建筑》一书中的主张基本一致,德国和奥地利的设计力量开始融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