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现代设计的前奏:“工艺美术”与“新艺术”运动(第34/44页)

威尔德1895年设计的椅子。

古斯塔夫·博维设计的卧室家具(1899)。

威尔德设计的魏玛工艺与实用美术学校的教员宿舍(1905—1906)。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涌现了不少杰出的设计,霍塔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博维的家具设计,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们一方面保持了“新艺术”运动的基本风格,比如在装饰上以曲线为主的特征,同时也在功能和装饰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关系,与大部分法国“新艺术”风格设计师对于外表的重视远高于其功能的极端方式相比,更加稳健和完美。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方面,虽不像法国那样先声夺人,但也出现了不少好的作品。比利时的“新艺术”风格平面设计受法国的影响很大,不少平面设计家本身就是在法国学校接受的训练。比如比利时“新艺术”风格的重要设计家亨利·里夫蒙特(Henri Privat-Livemont, 1861—1936)就曾在巴黎学习,受到正宗的“新艺术”风格感染,1889年回到比利时,在布鲁塞尔从事平面设计工作。1890年第一次接受平面设计订单,大部分是商业广告和商业海报设计,他采用简单的、装饰味道浓厚的线描为基础,在商业广告上描绘优雅的女性,与穆卡在风格上颇为相似。

3.安东尼奥·高迪和西班牙“新艺术”运动

欧洲各国的“新艺术”运动,虽然目的相似,都是对于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对,都是对于机械、大工业化风格的不安的体现,都采用了自然主义的形式,都反对采用直线,被一些评论家揶揄为“面条风格”“蠕虫风格”。但是,各个地方的具体表现方式却不尽相同,其中,最为极端、最具有宗教气氛的“新艺术”运动是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特别是在西班牙的南部地区和巴塞罗那地区,而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可能也是唯一重要的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建筑家安东尼奥·高迪。对于他与他的设计探索的了解,有助于加深对“新艺术”运动的精神之认识。

高迪出身卑微,1852年6月25日生于雷乌斯(Reus)的一个铜匠家庭,是一名普通手工艺人的儿子。先天身体不好,一生受到肺炎折磨。

高迪从小好钻研,勤思索。17岁时,高迪到卡塔兰的省城巴塞罗那学习建筑。由于家庭贫困,他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在建筑公司打工来支持学习与生活,从中学到的建筑实践经验,对他日后的设计生涯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他在学校不算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但基本功相当扎实,他的素描被评为“优等”。为了使自己的建筑素描看起来更加真实,他在素描上添加了不少环境细节,以增强气氛。在学院的最后一段时期中,他已经开始离开常规的建筑规范,进而追寻自己的发展方向了。他被教授们认为或者是天才,或者是疯子,他一生都被人这样看待。

从心理上来讲,高迪相当平民化,他一向觉得自己是一介平民,一个普通人。当他被车撞成重伤,刚刚苏醒过来,发觉人们已经认出他是建筑大师,要把他从平民医院移到高级医院时,他说:“我的地方是这里,是在穷人之中。”这正反映出高迪的矛盾心态——精神上的贵族和感情上的平民。

里夫蒙特设计的饼干广告(1900)。

高迪设计的卡维特公寓。

高迪的设计灵感大量来自他广泛阅读的书籍。他的青年时代,正是欧洲建筑设计革命的年代,设计师们都在寻找新的形式来代表新的时代风格。欧洲当时出现了许多设计风格上的探索运动,如法国的古典复兴运动、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弥漫欧美的折中主义运动,以及“工艺美术运动”等等,都是当时设计界积极探索新风格的努力。在园林设计上,这种探索的努力也显而易见,法国巴洛克风格的对称园林规划逐步被英国的利用大量药草(herbage)的乡村园林风格取代,表现了对于野趣的向往。其中,影响最深的是中世纪的哥特风格。不但在建筑上模仿哥特风格的特点,连中世纪那种残破的、颓败的废墟也被模仿到园林设计之中。其背景,应该说是工业化时代部分知识分子、艺术家和建筑家对于工业方式的厌恶和对于乡土风格的依恋。正是这种风气,最终导致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遍及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新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