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设计概述(第7/9页)
时尚设计范畴:
时尚设计(Fashion design,也译为“时装设计”)
纺织品设计(Textile design)
首饰设计(Jewelry design)
饰品设计(Accessory design)
花卉设计(插花设计,Floral design)
文化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范畴:
娱乐设计(Entertainment design)
动画设计(Animation design)
漫画设计(Comic design)
电影设计(Film design)
表演设计(Performance design)
活动设计(Event design)
角色设计(Character design)
电玩设计(游戏设计,Game design)
设计学研究范畴:
设计影响(Impact of design)
设计上的错误容忍限度(Error-tolerant design)
设计上的误差容忍限度(Fault tolerant design)
设计批评(Critical design)
设计教育(Design education)
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
恶搞问题[Wicked problems,是韦斯特·丘其曼(C.West Churchman)在1968年提出来的一种主要针对社会 规划问题的说法,后来被设计界延伸使用]
设计的知识产权范畴:
设计专利(Design patent)
工业设计权益(Industrial design rights)
本书不可能将上述所有的范畴都涉及,我们将以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三大范畴为主导,围绕这三大范畴展开论述。重点在于产品设计,其他的一些范畴,比如时尚设计、娱乐设计,将会另外单独撰述。工程设计、软件设计、电脑设计则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了。
现代设计中,关系最密切的两个范畴是工业产品设计和现代建筑设计。21世纪人们使用的产品、建筑,绝大多数是在20世纪中产生的,与数码技术密切相关的通信、网络工具则是到21世纪才大量出现的。
建筑设计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全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现代建筑环境中,而这个人造的环境是在短短的一个世纪中,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起来的。这些建筑与传统建筑截然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现代建筑不但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同时,对各种设计活动——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平面设计等都有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作用。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作者已在《世界现代建筑史》一书中有比较详尽的论述,因而在本书中只将其作为现代设计发展的背景而简要说明。
工业设计,或者称为“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是指用机器大规模生产的产品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消费市场。工业设计主要的目的是解决产品在形式上、使用性能上、人机工学上、工程技术上、市场销售上、品牌树立和发展上的各种问题,使产品能够最大可能地适应以上各个方面的要求,迎合市场的需要。
“工业设计”这个术语,一般都认为是工业设计先驱者、美国人约瑟夫·克劳德·辛奈(Joseph Claude Sinel, 1889—1975)在1919年提出的,不过,在1969年一次访谈中,辛奈曾经很清晰地说自己的确是参与了最早的工业设计,但这一名称并不是他创造的(这段访谈记录刊载在加利福尼亚艺术与工艺大学1972年出版的题为《美国工业设计之父》一书中。Joseph Sinel: Father of American Industrial Design. California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 p.24. 1972)。估计在他之前已经有人提出“工业设计”的概念了。考虑到早在20世纪之初,就有一些欧洲国家努力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和外形,并且形成了主管设计的组织、学校,比如1907年德国政府成立的“德意志制造同盟”(Deutscher Werkbund),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使得德国的工业消费品在国际贸易中有更大的竞争力,“工业设计”概念在那个时候应该已经产生了。
由于工业设计的范围太过广泛,长期以来,其概念的界定并不清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各国才逐渐形成比较一致的共识。
一般来说,工业设计主要是指批量化、机械化生产的消费品设计而言,日后逐步扩展到其他设计领域。工业设计的目的是要解决消费产品在功能、形式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也针对使用者和产品直接的关系。具体来看,工业设计的对象一般都是尺度比较小的产品,不包括类似建筑这类庞大的对象。工业设计贯穿于产品概念的形成、设计、市场化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而言,工业设计是针对工业生产的消费产品,创造概念、发展概念,对产品的功能、价值、外形逐步优化(optimize)的过程,目的是争取实现使用者和生产商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