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谶语(第5/7页)
孙思邈微笑道:“穆大人既然如此看法,那何必对邺城外那句话如此紧张呢?”
穆提婆微愕,高纬却道:“很多事情,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说不定是文宣帝出兵才改变了谶语的结果呢?孙先生,你学识广博,可明白血石上两句话有什么暗指?”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孙思邈喃喃念了几遍,终于摇头道:“在下并没有圣上想的那么聪明,想不出这谶语指的是什么。”
高纬神色极为愕然,望向祖珽道:“那祖大人呢?”
祖珽半晌才道:“回圣上,臣……臣也想不到。”
“那昌国侯你呢?”高纬又问。
高阿那肱身躯一震,摇头道:“祖侍中和孙先生都是不世奇才,他们如果都想不到,臣更是想不到了。”
高纬脸上露出古怪之意,缓缓道:“既然如此,看来这谶语更像是无稽之谈了。”他打了个哈欠,起身转到后殿,竟然走了。
孙思邈目露沉吟之意,再次告退。
穆提婆脸色阴晴不定,摆摆手,招来一个宫人道:“你送先生。”
那宫人应了声,领孙思邈出了蓬莱殿。
这时日已落山,暮色笼罩了宫城,有宫灯燃起,映着黄瓦白雪,有如繁星。
孙思邈不想高纬竟信了他有关如意的解释,心中倒是舒了口气,可想到那两句谶语,却是微皱眉头。
他在蓬莱殿所言,倒不确切,那谶语虽是隐晦,却不难解,以他之能,当然一听就猜出谶语所指,但他却不想多言。
想到谶语出现,只怕又要引发一场动乱,孙思邈心绪万千,又走了一段路,他突然止住脚步,脸上露出怪异之意。
前方那宫人提着宫灯,只是闷头走路,感觉孙思邈停住,回身道:“先生怎么不走了?”
孙思邈缓缓道:“我只怕……走错了。”
他是第二次进入齐国皇宫,对宫中布局并不了然,但他却明了方向,知道眼下走的绝非出宫的方向。
那宫人道:“没错的,穆大人吩咐让小人先带孙先生去一个地方,然后再出宫的。”
孙思邈看宫人说的真诚,倒没有骗他的样子,问道:“去什么地方?”
那宫人伸手一指前面的一处亭子道:“就是前面的赏雪亭。”
孙思邈略有奇怪,不解穆提婆的用意,却还是点头道:“那有劳了。”他到了赏雪亭,那宫人将宫灯挂在亭前,躬身道,“先生请略等片刻。”说完转身离去。
孙思邈略皱眉头,可知道那宫人不过是奉命行事,既然不说,也就不加为难。他本是随和之人,千军万马中神色不改,眼下事情虽有怪异,他也只是静等变化。
举目望去,见远处有片竹林,积雪重重。
风吹竹动,刷刷作响。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孙思邈凝望竹雪,却在喃喃念着这两句谶语,低声道,“是谁呢?”
他心中并无定论,但却有了几个推断。可无论那种推断,目的显然只有一个……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低微急促的脚步声,似有人快速地接近这里,孙思邈扬了下眉,这才缓缓转过身去。
来人奔得正急,见到孙思邈转身,立即止住了脚步。
天已暮,夜寒凝冷,那人额头竟已见汗,气息呼出凝成朦胧的白雾,却掩不住她的眉目弯弯如月,脸色洁白似玉。
孙思邈见到来人,微有讶然,转瞬浮出笑容道:“冰儿,怎么是你?”
来的那人正是孙思邈第一次入宫时,带路的那宫女冰儿。
冰儿洁净的脸上有层红晕,不知是累的还是怎的,垂下头一笑,转瞬仰脸看着孙思邈道:“先生,原来你真的没事。”
孙思邈略有不解:“我有什么事?”
冰儿脸儿又红,垂下头道:“没什么。”她轻舒一口气,双手合十,低声地说了一句什么。
孙思邈没有听清,沉吟道:“你怎知我在这里呢?”
冰儿贝齿咬着红唇,又摇摇头,低声道:“我……先生最近可好吗?”
“我一直如此。”孙思邈微笑道,“你可是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吗?”
他看不到冰儿的脸色,只以为她急急到此或许有什么为难之事,因此一问。
冰儿再次摇头,终于抬头望来。
夜幕垂落,她的眼眸却如星火般明亮:“上次承蒙先生授曲,我这些日子来,一直给穆妃弹琴,她很喜欢我,没人欺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