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谶语(第4/7页)

穆提婆皱了下眉头,快步迎了过去,低声问道:“什么事?”

那宫人脸色神秘,声音极低地说了几句。

穆提婆似有不信的样子,追问道:“真的?”

那宫人很是惊骇,用力点头。穆提婆摆摆手,低声道:“你不要把消息传出去,退下吧。”那宫人脸露苦涩之意,还是应了声是,退出殿外。

穆提婆又快步地走到高纬面前,凑着他耳朵说了几句,高纬竟和穆提婆的表情一样,失声道:“真的?”

祖珽、高阿那肱均是皱眉,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让这两人如此诧异。

孙思邈见宫中充斥神秘之气,却无探究之意,拱手道:“圣上若无事的话,在下想要告退了。”

“等等。”高纬叫道。

见孙思邈询问的目光,高纬欲言又止,向穆提婆望去,穆提婆道:“圣上,这件事……倒要慎重对待,孙先生虽不能为齐国效力,但总不啬于说说看法,问问他的意见也是好的。”

高纬缓缓点头道:“那好。你说说。”

穆提婆咳嗽声道:“先生,你可记得来的时候,听过一声巨响?”

孙思邈点点头,那声巨响是如此骇人,他当然记得,他还记得,那时候穆提婆就在他身边不远。

“现在有人查明,那巨响是从城东南一处荒山传来的。”穆提婆道。

孙思邈静静地倾听,知道巨响之后肯定会有什么古怪,不然不会让穆提婆、高纬这种表情。

“等有人赶过去的时候,并不知道谁弄出的那种巨响……”顿了片刻,穆提婆有些骇异道,“可却发现那荒山顶开裂了一道丈许的裂缝,绝非人力所为。”

孙思邈皱了下眉头,问道:“然后呢?”

“那裂缝的下方,现出一块血红的大石。”

顿了良久,穆提婆终于说到了正题:“这些事情虽怪异,但最怪异的却是石头上刻着两行字……”

孙思邈明白了问题就在字上,缓缓问道:“那两行字是什么?”

穆提婆涂抹着胭脂的脸上,竟有些发白,半晌后,他才道:“那两行字刻的是‘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他话才说完,祖珽身躯微震,似有吃惊的样子。高阿那肱却是神色改变,竟有畏惧之意。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会让众人如此紧张?

孙思邈最为平静,只是“哦”了一声,问道:“那又如何?”

穆提婆反倒一怔,问道:“先生难道不觉得奇怪吗?天降大响,山为开裂,有血石现出两行字,只怕是上天有什么指示?”

“什么指示?”孙思邈似有不解。

“是谶语。”高纬忍不住道,“先生既然知道三世书,怎么会连谶语都不知道呢?”

孙思邈暗自皱眉,他当然知道什么是谶语,谶语本是一种预言,秦汉时就有流传。当年秦始皇时,方士卢生曾奉命入海求仙,结果神仙没有求到,却带来神仙所授的《图录》一书。

《图录》中有“亡秦者胡也”一言,让秦始皇深以北疆胡人入侵为忧,这才连六国长城以挡胡人南下。

可不想最终亡秦之人并非胡人,而是秦始皇之子胡亥。

此事流传下来,给谶语凭添无数神秘的色彩,到两汉之时,谶语更是层出不穷,每次谶语一出,不知掀起多少风浪。

到如今,邺城再现谶语,难道意味着天下又有大事发生?

孙思邈想到这里,缓缓道:“圣上,祖大人说的三世书和谶语并不相同,想必祖大人明白这其中的区别?”

祖珽犹豫下,终道:“不错,传言中的三世书对一切事情说得详细,并不似谶语般含含糊糊。”顿了片刻,又道,“文宣帝在时,也曾流传过一句谶语……那时候文宣帝从晋阳回到邺城途中,路上曾有一疯僧叫嚷说‘阿那瑰终破你国’……”

高阿那肱听到这里,身躯微震,似有不安之意。

众人并未留意,穆提婆冷笑接道:“那时北方蠕蠕主就叫阿那瑰,因此文宣帝数次讨伐,如今蠕蠕早一蹶不振,对大齐早无威胁,因此那谶语看起来不过是个笑话。”

高阿那肱附和道:“穆大人说的极是。”

他虽是侯爷,但在这里,地位却不高,因此一直慎言,可提及谶语的时候,却很是关心,忍不住插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