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国家的诞生(第8/10页)
白俄罗斯领导人舒什克维奇和克拉夫丘克可不一样,他急于参加阿拉木图会议。在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后,他很快发表了一则声明,大意是说,独联体不是只有斯拉夫国家参加的俱乐部,它是向其他国家敞开的,中亚国家也可以加入。但是,白俄罗斯人可不想不计代价地扩充独联体。他们的想法是:只有没卷入暴力冲突的共和国才可以被邀请参加独联体。这样的话,有些国家就被自动排除在外了:摩尔多瓦共和国,努力控制斯拉夫人占主导地位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阿塞拜疆共和国,努力想让亚美尼亚居民占主体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属于自己的国家;亚美尼亚共和国,也卷入了卡拉巴赫冲突;或许还包括格鲁吉亚共和国,该国反对派和政府军发生了巷战,因为在阿布哈兹和北奥塞梯地区,非格鲁吉亚人占据大多数,他们要求自决权。理论上讲,如果在阿拉木图峰会通过了白俄罗斯人的建议,那么俄罗斯因为车臣危机的加剧,也应被禁止加入独联体。[26]
与白俄罗斯人的建议大相径庭的是,阿拉木图会议必须对分裂势力保持坚定的立场。随着阿拉木图会议召开日期的临近,两个分裂地区——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和阿塞拜疆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要抢在它们的“本国”之前,申请加入独联体。与此同时,俄罗斯承认按照苏联时期边界划分的摩尔多瓦和亚美尼亚共和国独立。这么做并不能缓解分裂地区的紧张局势。1990年至1991年间,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中央曾大力支持这些自治区背叛自己的“母国”,现在,在苏联走向崩溃的最后时刻,这些反抗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正如人们可以预见的那样,苏联共和国早前都遇到了自治运动的困扰,所以,在别洛韦日会议上,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总统都宣布,他们支持各个共和国的“合法”当局。按照俄罗斯的提议,他们签署了一份声明,支持摩尔多瓦领导层镇压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斯拉夫分裂势力。3位斯拉夫总统强调各国现存的领土不容侵犯,并且要在法律框架下处理斯拉夫人的民族问题。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一致意见是为了防止出现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南斯拉夫”,在戈尔巴乔夫末日预言中,曾经这么形容苏联。[27]
尽管3个斯拉夫共和国能和平共处,可是其他国家就做不到了。在非斯拉夫地区,种族之间的战争正愈演愈烈,苏联的军队也卷入了冲突之中。12月9日,《别洛韦日协议》签署后的第二天,摩尔多瓦的军队在边境城市本德尔与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民兵组织展开交战。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武装力量得到了形式上仍由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第十四军的支持。在接下来的数日中,德涅斯特河沿岸城市杜博萨雷爆发冲突。在阿塞拜疆,总统穆塔利博夫在12月18日接管了共和国境内的全部军队。他希望苏联军队要么接受他的指挥,要么撤出阿塞拜疆。第二天,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亚美尼亚人成立了自己的国防委员会,主要指挥当地民兵组织,同时和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军队展开合作。亚美尼亚总统彼得罗相签署了一项法令,加强亚美尼亚当局和共和国境内的苏联军队的关系。虽然阿塞拜疆人把本国境内的苏联军队视为潜在敌人,但是亚美尼亚人却把他们当作盟友。[28]
戈尔巴乔夫在乌克兰全民公投前曾经就可能发生内战而提出警告,然而内战却在其他共和国爆发了。战争一时间还仅限于高加索地区和摩尔多瓦的斯拉夫——罗马边地。不久,战争将蔓延至塔吉克斯坦。
1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阿拉木图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友谊宫中如期举行。原来苏联时期各国人民的友谊,将被参会者赋予新的含义。他们做到了。他们都面临着国内外的诸多问题,但是他们希望这场自政变失败以来最大规模的会议能够展示前苏联共和国有能力摆脱数月以来的困境。
独联体会议的召开给共和国领导人提供了一个急需的协商平台,而戈尔巴乔夫和他所召集的有关新联盟协议的会议却未能做到这一点。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最先看清这一事实,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是前苏联共和国首脑在数月中第一次这么齐刷刷地聚在一起开会,事实上,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领导人以外——格鲁吉亚领导人派来了一位观察员,参会的每个人都言之切切。在苏联国务院召开的会议和在新奥加廖沃府邸进行的多次磋商中,总有些领导人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参会,我将这几次会议进行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