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第4/10页)

虽然布什和戈尔巴乔夫都认为,马德里和平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为中东地区冲突双方提供会面和谈判的机会,可让人惊讶的是,在召开预备会议时,此议题几乎不受关注。布什希望苏联人继续敦促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首脑参与到和平进程中来。戈尔巴乔夫承诺努力促成此事,但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苏联的全球战略缩小至斯拉夫世界和东正教世界,这是沙俄传统的竞技场,同时也包括未来几十年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点。戈尔巴乔夫希望美国能说服它的土耳其盟友,对待希腊族塞浦路斯人更加友好一些,并希望美国能促使联合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南斯拉夫危机的处理,因为南斯拉夫危机已经产生了第一批受害者。但戈尔巴乔夫收效甚微:布什承诺不支持塞浦路斯,但对于南斯拉夫也持怀疑态度。[11]

毫无疑问,在他们会面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大多数问题仍是苏联的局势问题,而不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切尔尼亚耶夫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布什不希望在一群重量级人物中表现得与众不同,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却使得布什难以低调……他摆出一副一切尽在掌控的模样。”但是据帕拉日琴科所说,听众对此并没有多少印象。他在描述美国代表团的反应时写道:“当他们看戈尔巴乔夫时,他们的表情充满了怀疑、冷漠和漠不关心……对于他们来说,戈尔巴乔夫已经是个失败者。”当天,帕拉日琴科感觉到“一个时代确定即将终结”。潘金指责布什几乎没有为戈尔巴乔夫提供什么帮助。他感觉到,除去友好的表象,一些重要的东西已经消失不见了。潘金回忆道:“我渐渐明白了问题的实质,媒体关于苏联解体以及戈尔巴乔夫政治处境堪忧的猜测激怒了他。他知道布什总统同样听说了这些消息,他希望布什可以表示给予一些帮助,释放一些信号。但是布什什么也没有做。”[12]

即使布什释放了一些信号,潘金也听不到。在马德里期间,他心情苦闷。他将成为一个空壳部长。潘金在马德里已经得到消息:叶利钦在其有关经济改革的讲话中表示,潘金掌管的部门将成为刀俎上的鱼肉,叶利钦要求部门的规模削减至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威胁要砍掉全部预算。

马德里会议前夜,俄罗斯外交部长科济列夫所做的关于削减开支的声明引起了华盛顿的一片骚动。布什和贝克命令美国驻俄罗斯大使施特劳斯尽快会见科济科夫,商讨这一问题。在马德里会议即将召开的前几天,叶利钦对苏联的中央部门,包括国际武装力量等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削减行为,他的做法对美国和平解决巴以问题构成了重要威胁。科济列夫向施特劳斯表示,他之前所说的话仅仅是一种抗议,因为苏联外交政策忽视了俄罗斯。所以看起来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但是现在,身在马德里的潘金明白了,即使科济列夫做出了保证,叶利钦已经动手去做,并且宣布了他的财政削减计划。[13]

潘金试图保持勇敢的姿态,他告诉全球媒体“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的说法只是一个比喻”,但是局势仍然面临失控。他在苏联外交部的部下开始了暴动,由部门重要人员联合签名的请愿信已经送到了仍在马德里的潘金手上,信中要求潘金回到莫斯科。潘金说,这份请愿信“急切申明,与维持中东和平相比,我更应该赶回国内挽救外交部”。但他拒绝立刻赶回去。直到他确信自己的国际使命已完成,才会回国。[14]

外交部的请愿信显示出在强调了苏联外交的光鲜表象背后是政府每天的悲惨处境。在莫斯科,苏联体制的崩溃正在一步步加快,这不仅对苏联代表团的人,对许多身处马德里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想要忘记的噩梦。毕竟,它扰乱了实现西方几代领导人长久以来的梦想——使中东地区保持持久和平。现在,当这个梦想就要实现的时候,他们能够依靠的、可以推动该进程的伙伴却要消失了。

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延续该梦想,他们帮苏联中央派送代表到国外,让苏联在宏大的中东盛会中发挥作用。苏联人抓住了机遇。像那些古老的贵族,虽然已经把所有的财富都输给了暴发户,但依然不愿放弃他们奢侈的生活方式,苏维埃的领导人来到马德里参加他们最后的舞会。虽然每个人都对苏联人的出席表示感谢,但会议本身只会被视为美国的极大成功。会议的主要组织方和赞助方贝克在会后收到了数十封祝贺信,根本没有提苏联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