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为难的华盛顿(第9/10页)

[27]

最终,该项提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苏联的答复。9月27日,布什在与戈尔巴乔夫电话交谈时,布什说:“我们愿意说出我们要做的事情,同时,我们希望苏联也能采取类似的行动。比如,我们会取消单弹头以外的其他洲际弹道导弹,如果苏联也这么做,我将甚感欣慰。”

戈尔巴乔夫好像对此很感兴趣,但却不作出任何具体的承诺。“乔治,谢谢你的坦诚,”他向美国总统说道,“既然您要求我们采取行动,因为有太多需要说明的,所以我只能在原则上给您一个答复,一个肯定的答复。”布什说,他理解戈尔巴乔夫的做法,并且问戈尔巴乔夫是否能将他最初的肯定答复公之于众,戈尔巴乔夫同意了。[28]

戈尔巴乔夫与布什谈话时一些苏联高级军官也在场,戈尔巴乔夫刚刚与他们研究完美国提案的文本。弗拉基米尔·罗波夫将军,新任苏联总参谋长,对此持怀疑的态度。据斯考克罗夫特的说法,销毁战术性核武器的提案在多个方面是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的。在德国,由于两德统一,美国这类武器被视为已经过时了:如果发射,这些导弹将会砸在如今已属于波恩的德国东部领土上。在韩国,首尔政府为了在外交层面上与朝鲜接触,所以不希望看到这类武器。太平洋的其他国家如日本和新西兰政府则反对核潜艇进入它们的港口。因为是美国单边提议销毁战术核武器,因此长期谈判以及后续确认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政策顾问切尔尼亚耶夫通话时也在场,按照他的说法:“罗波夫将军试图‘施加压力’:这么做恐怕对苏联不利,他们想欺骗我们。我没有看到任何互惠之类的内容——即使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手指布什的文本,据理力争。”与布什通完电话后,戈尔巴乔夫与将军们闲聊,把几天前他和夫人看到的一段剧情以及感受告诉了将军。那个剧情是根据桑顿·威尔德(美国老派的乐观主义者,提供娱乐而毫不说教的作家。)1948年的小说《三月十五日》改编的,戈尔巴乔夫告诉这些惊讶的将军们,罗马共和国的最后时光和如今他们所处的时代有一些类似的地方。“戈尔巴乔夫的性格很复杂,既有真诚浪漫之时,又会装傻充愣,故意表现出对这些新将军的信任。”切尔尼亚耶夫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不管怎样,戈尔巴乔夫最终说服了这些新军事首脑们和自己站在一起,结果是,比起前任军事领袖,这些人更加容易合作。

潘金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1991年8月动乱之后,军队里的很多人即使没有积极地支持过政变,也都心照不宣地赞成过政变者的主张,对此他们颇感尴尬。因此对于那个提案,苏联军方的沉默其实是很容易预料到的。”本着这一态度,切尔尼亚耶夫将布什的提案归功于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国际影响力,切尔尼亚耶夫也曾为该理念的形成出了力。“你没发现因为新思维,新的美国政策出炉了,与我们的新关系也出现了?”在布什与戈尔巴乔夫进行完电话会议之后,切尔尼亚耶夫向其他持怀疑态度的将军们问道。很显然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一点。切尔尼亚耶夫的话即使美国人听了也会吃惊,但戈尔巴乔夫不会。他一直相信他有能力转变国际政治的局势。

8天之后的10月5日,戈尔巴乔夫打电话给布什,不仅接受了美方的提案,还请求他在核裁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一个为期一年的核试验禁令,还提议邀请其他核大国与美苏共同削减核武器库。苏联将销毁其战术性核武器,在分导式多弹头武器上进行谈判,并且单边削减70万地面部队。美国人对此感到惊讶,这回轮到他们讨论新提案了。布什回忆道:“我们之间的立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总的来说提案还是积极的,而且即将变成现实。”这次布什赌赢了。苏联人当然愿意接受削减军事预算一事,这和美国人是一样的,此事无疑对两个国家都有好处,对全世界也是如此。美苏双方在1991年秋季达成的协议为之后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奠定了基础,布什和叶利钦将于1993年1月签署该条约。[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