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胜利(第6/10页)
面对各方的背叛,除了放弃进攻,克留奇科夫已经别无选择。他对自己的手下说道:“嗯,行动不得不取消了。”此时此刻,大雨如注,直升机无法在白宫屋顶降落,而议会大楼的守卫者高度警惕,他们粉碎了身着便衣的突击队队员前往白宫的最后一次尝试。最终,克留奇科夫命令切断大楼的电话线:现在,只能延长对白宫的包围了。
早上8点左右,亚佐夫通电各位指挥官,命令他们将部队全面撤离莫斯科。此举使得克留奇科夫和其他紧急委员会的成员着实大吃一惊。政变者来到了国防部,试图说服亚佐夫收回命令。亚佐夫承受着懦弱和背叛的指责,但他的回答仍然是:向人民开枪无济于事。亚佐夫说,如果军队仍然驻扎在莫斯科,新的冲突势必会发生,即使一辆坦克开火,它也装有40枚炮弹,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亚佐夫对他的同谋者说,他不会做另一个皮诺切特——智利的独裁者,在苏联象征着军事专政。[15]
军队撤离莫斯科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精疲力竭的白宫守卫者那里,他们欢呼雀跃。那天前半夜,叶利钦的警卫长亚历山大·科尔扎科夫一听见枪声就冲到了医生办公室,摇醒了和衣而睡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立刻起来,跟着科尔扎科夫乘坐电梯,来到了车库。叶利钦的第一反应是:“来了,进攻已经开始了。”助手给他套上了防弹服,安排他在总统轿车的后排就座。
科尔扎科夫命令打开大门。他们将绕过广场,前往美国大使馆。那时,美国人已经接到了预警,他们一直把大使馆的门开着。科尔扎科夫的人从路障中挤出一点缝隙,开车通过。短短几分钟后,叶利钦将在美国大使馆获得安全保护。但是,就在汽车开动前,俄罗斯总统完全清醒了。他问身边的警卫:“我们要到哪里去?”
科尔扎科夫惊讶地答道:“哪里是什么意思?去美国大使馆,再过200米,我们就到那儿了。”
“什么大使馆?”叶利钦同样惊讶地问,“不,我们不需要任何大使馆,回去吧。”
科尔扎科夫让司机稍等。叶利钦几小时前刚就科尔扎科夫的这一提议说“很好”,现在情况反过来了。叶利钦总是如此——在最后一刻,以最戏剧的方式逆转乾坤。
叶利钦的政治直觉战胜了他的求生本能。在攻占白宫的过程中,他无论是被捕还是遇害,都希望能在政治意义上活下来。躲在美国大使馆,却实现不了这一点。叶利钦后来回忆:“这意味着我把自己放到了安全区域,却将人民置于枪炮底下。”他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自豪感,因为在过去的数个月中,他正是用民族自豪感巧妙地动员了民众,才导致了政变的发生。叶利钦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尽管我们尊敬美国人,可是我们的人民并不喜欢外国人过多插手我国的事务。”这样说算是委婉了。他的许多支持者仍然抱着冷战的思维模式,把美国视为最主要的对手,同时苏联撤出东欧以及国内的经济困局只会增加苏联民众对富裕的西方世界的普遍仇视,对美国尤其如此。
叶利钦晚上躲在白宫的地下室里,听着外面偶尔传来的自动武器的声音,等待着攻占白宫行动的开始。和他一起躲在地下室里的还有莫斯科民主派领导人,这些人中有市长加夫尔·波波夫,副市长尤里·卢日科夫以及他有孕在身的年轻妻子,他的妻子还带来了一些自家做的食物,被包围的大楼里拥有了一份难得的平静。[16]
凌晨5点,莫斯科的军方取消戒严后,美国驻莫斯科代办柯林斯终于有机会勘察一下前夜的战场。这位外交官向华盛顿汇报:“六辆履带式运兵车困在了加里宁大街的地下通道,午夜以后向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的军队投降了。”叶利钦白宫内部不具名的人士(在美国公开的大使馆报告的档案中,已经将此人的名字划去)曾于清晨6点致电美国大使馆并且告诉美国人,在俄罗斯官员和军方指挥官接触后,空降兵不再前往白宫。
俄罗斯信息服务中心于早晨8点左右向美国大使馆发去传真,进一步证实了撤军的消息。据传真报道,莫斯科军方已经命令军队“全速”撤退。一位高级指挥官说,军队不会在“明天或后天”攻占白宫。政变似乎失败了。柯林斯注意到,凌晨5点左右,驻守白宫的人不断减少,因为许多守卫者都回家了。柯林斯对那些在这个动荡的夜晚一直待在大使馆办公室的美国同事说,现在安全了,可以回到自己的住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