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上的不速之客(第7/11页)
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1989年11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不必担心波罗的海国家,我们需要担心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他们那么做的话,将会造成国家完全瓦解。随之而来的是,我们需要另一个政府,另一个国家领导机构,苏联也就不复存在了。”在1989年秋天,很少有人能够预料到,就在若干个月之后,雷日科夫的这番言论将成为现实。[15]
1990年5月,叶利钦在第三次投票中,凭借545票赞成、467票反对的微弱优势,当选俄罗斯议会议长。可是,就在几个月后,他提出俄罗斯拥有政治主权的想法,却赢得了三分之二代表的支持。“对于今时今日的俄罗斯来说,中央就是冷酷的剥削者、吝啬的捐助者,还是不虑未来的宠儿。我们必须结束这些不平等关系。今天,不是由中央,而是俄罗斯来思考把什么职能转移给中央,把什么职能留给它自己。”叶利钦对代表说道。俄罗斯新的捍卫者诞生了。1990年夏,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议会宣布了俄罗斯的主权,赋予俄罗斯法律优先于苏联法律的权力。同年秋天,雷日科夫向政治局汇报,他的所有命令都无法执行。随即,戈尔巴乔夫重组了内阁,企图镇压被称为“主权大检阅”(叶利钦发动的一系列被称为“主权大检阅”的行动,旨在与苏联中央抗衡和谋求俄罗斯主权。)的活动,并且将雷日科夫解职。[16]
在大多数共和国都宣示了主权之后,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去定义共和国和中央政府的新关系。宪法为这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大联盟的外表,甚至保证各个共和国拥有脱离联盟的权利,但是,它却不能给成功处理中央和共和国的关系提供任何帮助。
事实上,依据既定章程,一个加盟共和国要么加入联盟,受到莫斯科方面的全权掌控,要么退出联盟。立陶宛希望退出,可是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一些共和国希望有新的处理办法。戈尔巴乔夫竭尽全力阻止立陶宛退出联盟,阻止俄罗斯议会让叶利钦当选,阻止俄罗斯宣布拥有主权。可是他一败涂地。苏联政治、经济的版图正在瓦解,使得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已然威胁到中央政权的存在。
1990年夏,戈尔巴乔夫的保守派随员向他献上了锦囊妙计——通过武力强行让苏联法律凌驾在共和国法律之上。可是,只有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才能这么做。戈尔巴乔夫希望能够准备好紧急状态的启动方略,他还宣布了一系列改革:分别用安全委员会和苏联内阁取代了原来的总统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前者直接对总统负责。
戈尔巴乔夫坚持施压,希望让国家进入紧急状态。1990年12月,在人大召开期间,近400名立法代表投票赞成将戈尔巴乔夫的辞职提上了议程,但是未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然而,戈尔巴乔夫亲密的自由派战友——外交部长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却因保守派攻击他出卖苏联国家利益而辞职。戈尔巴乔夫自己的事业也岌岌可危,因而没有劝阻他留下。谢瓦尔德纳泽向人大代表发出警告:一场政变就在眼前。在他写给私人朋友、美国外长詹姆斯·贝克的信中,他说,他做了对得起良心的事情。[17]
正如谢瓦尔德纳泽预料的那样,一场政变已经发生。在人大会上,保守党先发制人,戈尔巴乔夫也不甘示弱,他决定由自己领导这次“大检阅”。1991年1月,在尚未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情况下,他全权委托克格勃局长克留奇科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和新任内务部长鲍里斯·普戈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阻止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主权独立运动。
1月11日,中央媒体宣布在立陶宛的维尔纽斯成立了亲莫斯科的“救国委员会”。三天后,内务部特别部队和克格勃突击队,向支持立陶宛独立的反对派所占据的维尔纽斯电视塔发起了进攻。15人在冲突中丧生。1月20日,内政部军队又向拉脱维亚共和国的首都里加开火,造成4人丧生。5天后,苏联政府发布法令,内务部队和苏联军队将对城市进行联合巡逻。这项法令为苏联城市的街道上驻有军队提供了法律依据。
戈尔巴乔夫在3月成立了安全委员会,他主要的顾问团几乎由清一色的强硬派组成。就在当月,在全民公投中,戈尔巴乔夫成功地获得76%的选票支持保留大联盟,尽管波罗的海和高加索地区新选举出的政府当局对此视而不见,可是这一结果还是给苏联总统和他的顾问们壮了回胆。3月28日,他下令驻扎在莫斯科的军队阻止人们集会支持叶利钦,还在当日要求俄罗斯议会的强硬分子好好组织投票选举,把叶利钦从议长的位子上拉下马,可是他的企图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