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末世长安,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第4/8页)

唐懿宗在位期间,如同走马灯一样共任用了二十一位宰相,分别是令狐绹、白敏中、萧邺、夏侯孜、蒋伸、杜审权、杜悰、毕諴、杨收、曹确、高璩、萧置、徐商、路岩、于琮、韦保衡、王铎、刘邺、赵隐、萧仿、崔彦昭。由于唐懿宗李漼对政事的兴致不高,所以宰相在处理政事方面的权力还是很大的,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但是李漼任用的宰相不是碌碌无为之辈,就是爱财如命之流。

宰相杜悰就是个尸位素餐,外号叫秃角犀的人。宰相路岩是个拉帮结派,贪污受贿,蛮横不法的人。曾经有个官员向李漼报告说,如果抄了路岩亲信的家,可以获得国家两年的军费。李漼并不相信,把这个告状的官员痛骂了一顿,从此没人再敢提意见了。路岩和后来任宰相的驸马韦保衡狼狈为奸,当时的人们称他们为牛头阿旁,意思就是他们两个像厉鬼一样邪恶可怕,可见他们贪污堕落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长安城的百姓把宰相曹确、杨收、徐商、路岩等人的姓名编了一首歌谣:“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几时休?”

与唐宣宗李忱不轻易授予官职和赏赐不同,唐懿宗李漼对于官职和赏赐毫不在乎,他总是随自己的心情,想赏赐谁就赏赐谁,封官也是随心所欲。有个伶官叫李可及,擅长音律,歌声宛转动人,听完连疲倦都能忘掉。李漼的爱女同昌公主死后,李可及谱写了一首《叹百年舞曲》,歌词凄恻,曲调婉转,听完不禁流下眼泪,这首歌让李漼的思念之情深受抚慰,所以把他封为威卫将军。授予伶官朝廷官职,这是在唐朝史无前例的。唐太宗时期,对工商杂色之流的任职做了严格限制,对这些人仅限于赏赐财物,但是不可以赏赐官职。后来,唐文宗想要授予一个乐官职务,因为遭到谏官的强烈反对而作罢。唐懿宗李漼授予李可及朝廷官职,宰相也提出过反对意见,但是他根本听不进去。李可及的儿子娶妻,李漼特意赏赐给他二银樽酒,其实里面不是酒,而是金翠。

除了任相不明,李漼还随意破坏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取士是唐朝最为主要的入仕途径,进士科享有崇高的声誉。本来每年春天都要由礼部负责考试选拔进士。但是到了唐懿宗时期,他的亲信不需要参加礼部考试,就可直接以特敕赐及第的方式被授予进士出身,皇帝的敕书代替了礼部的金榜。这给科举取士带了个开后门的不好开端,加快了李氏家族衰落的脚步。

裘甫起义,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太宗”唐宣宗李忱驾崩刚刚半年,唐懿宗李漼在天子的宝座上还未坐稳的时候,在浙东掀起了一次震动唐王朝的裘甫起义。

裘甫,剡县人,出身于贫苦农家,早年以买卖私盐为业。唐朝后期,宦官与朝官互相勾结,中央统治与地方藩镇、藩镇和藩镇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变得日趋尖锐。唐宣宗之后,唐朝的整个局势变得江河日下,到了唐懿宗时,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为了满足奢侈无度的物质需求,朝廷加紧了对土地的掠夺,土地兼并的程度空前激烈,宦官们贪得无厌,利用职权搜刮民脂民膏,享有特权的贵族官僚也一个个都如狼似虎。此外,由于唐懿宗礼佛,广建寺院,僧侣们拥有很多土地和奴隶。再加上唐晚期时经常遇到天灾,天灾人祸交织在一起,压得百姓们难以喘息,根本无法生存。

当时,东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朝廷的财政命脉,也是榨取百姓极为残酷的地区。在繁重的苛捐杂税和疯狂的层层搜刮下,身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浙东农民们揭竿而起,拉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帷幕。

面对裘甫起义,浙东的地方军队根本不堪一击。当裘甫占领了象山县后,象山县的上属州明州的官府,不但不敢派兵前去镇压,反而吓得在白天就把城门关得严严的。其实,裘甫的兵力不过百人,根本没有强大的军队。但是地方军队由于长期不作战,武器都已经锈烂不堪,士兵不足三百人。

裘甫见状,又挥兵指向刻县。浙东观察使郑抵德在仓促间凑起了一支军队,前来拦截,可是不但没有拦截成功,反而被裘甫使用计策打得几乎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