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末世长安,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第3/8页)
唐懿宗李漼因为同昌公主之死而大开杀戒的举动,在朝廷内外引发了各种议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刘瞻认为皇帝这样做会引起众怒,可能会给朝廷带来不可估计的后果。刘瞻认为虽然二十几位御医已经不能复生,但是如果把身陷大狱的三百多位太医的亲友释放出来,也许可以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刘瞻的奏词有理有节,无可挑剔。然而,李漼早已认定是太医害死了自己的爱女,不肯宽容他们的家族。
刘瞻又联合了京兆尹温璋犯颜直谏,措辞更加激烈。他们的行为激怒了李漼,李漼当即降旨,将刘瞻调为荆南节度使,温璋贬为崖州司马,责令他们三日内离京赴任,免得他们再啰嗦。个性情耿直的温璋当天夜里就在家中服毒自尽,李漼听到温璋的死讯,还恶狠狠地说他恶贯满盈,死有余辜。
在刘瞻离开长安赴任以后,韦保衡已经大权在握,他编了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把刘瞻的门生故友三十多人,全部贬到遥远荒僻的岭南。为了进一步压制刘瞻,以防再生事端,他硬说刘瞻也参与了太医谋害同昌公主的事件。当时已经昏了头的李漼竟也信以为真,又把已贬为荆南节度使的刘瞻贬为康州刺史。
为了同昌公主的死,唐懿宗李漼折腾了好几个月,弄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等到这一切稍微安定下来,李漼决定为爱女举行盛大的安葬仪式。陵墓十分奢华壮观,陪葬的物品更是琳琅满目,送葬场面之大,绝非历代公主可比。同昌公主的棺椁,也是超出礼制的。李漼亲自为女儿写了挽歌,并勒令文武百官都带着金银器物和各自的吊辞来参加葬礼。在血腥的屠杀和放逐之后,李漼觉得为女儿报了仇,将同昌公主追谥为文懿。
任相不明,危机加重
唐懿宗李漼在位期间,沉湎于游乐,对宴会、乐舞和游玩的兴致远远高于国家社稷,但他的昏庸不仅在于沉迷欢宴游乐,不理朝政,更在于他用人无方。
李漼即位后没多久,就罢免了刚刚任命的宰相令狐绹。令狐绹,京兆华原人,字子直。他的性格十分温和,精通文学。他在唐文宗李昂时期中了进士,开始从政生涯,先后担任过弘文馆的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等职务。唐武宗时期,他担任湖州刺史。唐宣宗时期被起任宰相,令狐绹的父亲令狐楚也曾经在唐宪宗时期担任过宰相,令狐绹之所以能够升任宰相,在某种程度上是唐宣宗感动于令狐楚对唐宪宗的忠诚。唐宣宗是晚唐最后一个比较强势的皇帝,令狐绹一直以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处理着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一直担任宰相直到唐宣宗去世。令狐绹的性格胆小懦弱,这也许是他能够在强势的唐宣宗面前担任宰相长达十年之久的其中一个原因。唐懿宗时期,令狐绹出任为河中节度使,后来先后担任了宣武、淮南等四镇节度使,后召入朝内,辅政十年,拜司空、检校司徒,封凉国公。庞勋起义军攻占徐州时,令狐绹被任命为徐州南面招讨使,但是屡被庞勋所败,唐懿宗李漼大为光火,决定罢免他,改任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自幼丧父,随兄白居易等人学习,后考中进士,早年曾入李听幕府,后历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务。唐宣宗继位后,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后改任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又升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白敏中作为宰相被授邠宁节度使,并讨平党项叛乱。后来,白敏中历任西川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拜司徒,加太子太师。唐懿宗李漼继位后,白敏中回朝,被授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侍中、中书令。
白敏中虽是前朝老臣,但在入朝时不慎摔伤了腿,一直卧病在床,三次上表请辞,李漼都不批准。白敏中有病不能上朝,正中李漼下怀,因为可以借故不理朝政。右补阙王谱说:“陛下,白敏中从正月摔伤后就开始卧病在床,已经有四个月了,陛下虽然也和其他宰相探讨国家大事,但是时间都很短,请陛下缩减游宴玩乐的时间,增加和宰相们讨论天下大事的时间。”这番话让李漼十分不舒服,想要把王谱贬出朝廷去担任县令,但是其他朝臣认为王谱是谏官,只是谈论国家大事,按照规定不应该被贬斥。李漼只好暂时作罢,将此事交给宰相复议,那些宰相不顾国家体制,认为王谱不仅是对皇上劝谏,也涉及到了宰相白敏中,同意将王谱贬为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