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江河残破,赫赫盛唐不归路(第7/10页)
吐蕃攻进长安时,唐代宗李豫在仓皇中逃往陕州。当时禁军大多离散,只有鱼朝恩率领神策军从陕郡迎接李豫,军心大振。从此,李豫对鱼朝恩信任有加。有一次,鱼朝恩去国子监视察,李豫特意安排宰相、百官和六军将领集合为鱼朝恩送行,京兆府准备宴席,内教坊负责演奏音乐,为宴会助兴,大臣的子弟们穿红着紫充当学生,站在国子监两边迎接鱼朝恩。看到这盛大的欢迎场面,鱼朝恩十分得意。李豫还下令赏赐一万贯作为学生饮食的费用,因此鱼朝恩每次去国子监都要带上数百名神策军,前呼后拥以壮声势,京兆府照例安排酒宴,一次的花费就在数十万。
鱼朝恩小人得志后,根本不把满朝文武放在眼里,每次李豫召集群臣议事,鱼朝恩都会在大庭广众下谈论时政,欺压大臣,号称强辩的宰相元载也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
有一次,百官聚会朝堂,鱼朝恩十分严厉地对宰相说:“宰相的责任就是要调理好阴阳,安抚好百姓,现在阴阳不和、水旱频生,驻守的军队有数十万,供给缺乏、漕运困难,皇帝为此事担忧,晚上睡不着,吃东西也不香,你这宰相究竟是怎么当的!还不赶紧让贤,你一声不吭地在那里赖着不走想干什么呢?”鱼朝恩的这番话语惊四座,宰相低着头不说话,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这时,礼部郎中相里造突然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走到鱼朝恩跟前说:“阴阳不和是观军容使造成的,与宰相有什么关系?现在京师无事,六军已经可以维持安定,为什么又调来了十万大军,军粮因此才会不够,宰相只不过是按照命令办事,又有什么过错呢?”鱼朝恩没想到会有人顶撞他,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愤然拂袖而去,十分不满地说:“文武百官都是一伙的,他们想要加害于我。”
鱼朝恩被相里造顶撞了一回之后,心中有一肚子气没地儿撒,总想找机会发泄。正好赶上国子监的堂室刚刚修复,要举行庆典,朝臣们都要出席。鱼朝恩来到国子监后,手里拿着《易经》坐在高座上讲学,面对着在座的文武百官,他有意选择了“鼎折足,覆公饨”来讲解,用来讥讽宰相。宰相王缙听了十分生气,而另外一个宰相元载听了却恬然自乐。鱼朝恩觉得这个元载的心理素质非同一般,从此开始提防起元载来,他对别人说:“听了我所说的话,如果觉得怒火中烧是合乎人之常情的,如果面带笑容,那这个人实在是深不可测啊。”鱼朝恩的直觉没有错,他最后果然是栽在了元载手中。
鱼朝恩恃宠而骄之后,渐渐地开始目空一切,自以为天下非他莫属,朝廷的政事稍微有不如他意的,就会大发雷霆说:“天下的事还能有离得开我的吗?”李豫听说后非常不高兴。但是此时鱼朝恩手握禁兵,难以禁制,所以李豫一时也没有好办法来对付他,只能听之任之。
鱼朝恩的小儿子鱼令徽十五岁就在朝廷任职了,李豫亲自赐给他绿衣。没过多久,鱼令徽向父亲告状说自己的等级太低了,被别人看不起。鱼朝恩听了十分生气,马上上奏唐代宗李豫说:“陛下,老奴的小儿子鱼令徽官职太低,被别人欺负,请求皇上赐予他金腰带和紫服。”当时的紫服是文武官员三品以上才能穿戴的,但是鱼令徽的职位远远达不到。但是还没等皇上准奏,鱼朝恩就下令让人拿来了紫衣。鱼令徽接过紫衣立即向皇上谢恩,皇上嘴上说:“你穿上紫衣果然十分好看。”李豫心里十分不痛快,但表面上不敢与鱼朝恩对抗,所以只能强言欢笑。
没过多久,鱼朝恩把冲撞了儿子鱼令徽的官员贬到了岭南。此时,唐代宗李豫意识到,鱼朝恩的权势已经快要到“只知道有朝恩,不知道有天子”的地步了。因此,李豫对鱼朝恩产生了强烈的厌恶之情,虽然竭力掩饰,但有时候还是会表现出来。宰相元载发现唐代宗李豫对鱼朝恩心生恶感,便奏请将其除掉。李豫一时下不了决心,因为毕竟鱼朝恩军权在握、党羽众多,一旦事情没办成,后果将是难以预料的。元载却胸有成足地安慰李豫说:“陛下,您只要将此事全权交给我办理,一定能办妥。”于是李豫同意了,嘱咐元载一定要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