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唐惊变,繁华盛世过眼云烟(第17/19页)

这时,李隆基等人已经抵达咸阳县的望贤宫,到了中午,他们还没有吃饭,杨国忠就买来胡饼献给李隆基。百姓们看到皇帝居然来了,都觉得很稀奇,纷纷跑出来看,还把自家的饭拿出来,那些饭很粗糙,里面掺杂着麦豆等粗粮,但是皇孙们饿了好长时间,已经顾不得味道好不好了,纷纷争着用手抓来吃,不一会儿就吃光了。李隆基看了不禁落下了眼泪,又心疼又心酸。

有个老人向李隆基进言说:“陛下,安禄山包藏祸心,阴谋反叛已经很久了,之前有人到朝廷去告发他的阴谋,但是陛下却常常把这些人杀掉,所以才让安禄山的奸计得逞,现在叛贼杀到了长安,陛下仓皇而逃,好不狼狈。我记得宋璟作宰相的时候,敢于直言进谏,所以天下太平安乐,但是后来,朝廷中的大臣都开始忌讳直言进谏了,只是一味地阿谀奉承,取悦于陛下,所以陛下根本无从得知宫外所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是现在安禄山反叛,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我又哪儿有机会能够见到陛下,当面诉说呢?”李隆基心中感慨万千,他对老人说:“哎,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但是事已至此,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李隆基得知哥舒翰被俘,于是就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命令他立刻赴任,准备向东进讨叛军。李隆基一行人继续前进,来到了距离长安有百里之遥的马嵬驿。李隆基和杨贵妃两个人带着宫女、高力士在驿站内休息,杨国忠和韦见素等人在驿站外等候。

随行的吐蕃使者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他们饿的红了眼,拦住了正在骑马四处查巡的杨国忠。杨国忠心情本来就十分烦躁,被人拦住后,大声吼道:“快躲开,你们拦我干什么?”吐蕃使者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说:“请杨相国大人赏赐给我们一些吃的吧,我们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我哪有吃的?你们看看那些护驾的禁军都已经一天没有进食了,他们都没得吃,我怎么可能有食物给你们?”杨国忠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不远处的官兵。吐蕃使者没有罢休,接着说:“我们昨天都看见了,杨相国大人买了胡饼、麦饭给皇上、皇子和公主们吃了。”杨国忠面对这些节度使不好发火,只得耐着性子说:“没错,我昨天是买了吃的给圣上,但那是在望贤宫啊,在咸阳,可是现在我们在马嵬驿,连个人都没有,更别提买吃的了,我现在就是有钱,想买也买不到啊,你们说是不是?”

吐蕃使者和杨国忠正在为食物的事情争吵的时候,李亨和陈玄礼在旁边看到了,向官兵们说:“你们看,杨国忠打算谋反!”士兵们不信,李亨和陈玄礼指着站在不远处正和吐蕃使者说话的杨国忠,煞有介事地说:“你们不信?那个逆贼正跟胡人们商量要劫持皇上,把你们这些人全部都杀死呢!”官兵纷纷认定杨国忠是叛贼,于是将杨国忠射下马来。杨国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头雾水,惊慌失措地逃命,逃到马嵬驿的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来杀死,他的尸体被肢解了,头颅被挂在西门外示众,官兵们又杀了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和韩国夫人、秦国夫人等人。

这时,御史大夫魏方进赶来,气愤地说:“你们这些大胆狂徒,竟敢谋害宰相!”士兵们把他也杀了。韦见素听见外面大乱,跑出来查看,被官兵打得头破血流。有人喊:“手下留情,不要伤了韦相公!”韦见素才免于一死。官兵们包围了驿站,李隆基听见外面一片哗然,就问发生了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说是杨国忠谋反了。李隆基走出驿门,命令他们撤走,但是官兵们不答应,都说杨国忠现在谋反被杀,杨贵妃不能再侍奉陛下了,让李隆基下令把杨贵妃处死。李隆基沉思了一会,走进驿站。京兆司录参军韦谔劝说道:“陛下,现在众怒难平,情势十分危急,希望陛下尽快作出决断!”说完就跪下叩头,血流满面。李隆基辩解说:“杨贵妃平日里住在戒备森严的皇宫里,并不与外人交结,怎么会知道杨国忠谋反的事情呢?更不会与这件事有关联。”高力士在一旁说:“陛下,杨贵妃确实没有罪,但是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他的妹妹杨贵妃还在陛下身边,官兵们怎么能够安心呢?还望陛下好好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