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日月当空,拨响内乱之弦(第5/14页)

讨武失败,敬业被诛

武则天不断换太子、换皇帝的目的是想自己坐上王位,她把自己的列祖列宗全都加以追封,并在家乡建立宗庙,给娘家的亲戚都安排了重要官职,把反对她的徐敬业、骆宾王等人贬了官。

徐敬业也叫李敬业,祖籍曹州离狐县,是唐初将领李勣的孙子,李震的儿子,他从小善于骑射,很有才智。因为父亲死得早,所以直接承袭了祖父的英国公爵位,曾任眉州刺史,后被贬为柳州司马。徐敬业年少的时候,有一次出外打猎,突然遇到草原起了火,他急中生智,把随行的马杀了,自己藏在马肚子里,才幸免于难,别人听说后都称赞他勇敢机智,父亲却摇头苦笑,觉得徐敬业没有真才实学,只有些小聪明,早晚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成为家里的祸害。

徐敬业一向骄傲自信,被武则天贬了官职当然心怀不满。于是,徐敬业准备起兵造反,他让魏思温充当谋主,指使他的党羽监察御史薛仲璋要求奉命出使江都,然后让雍州人韦超到薛仲璋处报告说:“扬州长史陈敬之阴谋造反。”薛仲璋逮捕陈敬之入狱。过了数日,徐敬业乘坐驿车到达此地,谎称自己是扬州司马前来赴任,他面不改色地说“奉太后密旨,因高州酋长冯子猷谋反,要发兵讨伐。”于是徐敬业命人打开府库,让扬州士曹参军李宗臣到铸钱工场,驱赶囚徒、工匠,发给他们盔甲,将陈敬之在监狱里斩首,录事参军孙处行由于抗拒,也被斩首示众。于是,扬州的官吏再没有一个人敢反抗了。徐敬业征发一州的兵马,又使用李显的年号嗣圣元年。他设置了三个府署,第一个称为匡复府,第二个叫英公府,第三个叫扬州大都督府。徐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任命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让李宗臣、薛仲璋任左、右司马,让魏思温当军师,让骆宾王当记室。十几天就聚集了士兵十多万人。徐敬业还找了个相貌像李贤的人,谎称李贤没死,说他是奉李贤之命发兵征讨武后的。

徐敬业召集的众人中,有一位颇具才学的人骆宾王。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跟着爷爷在池塘边玩耍,看到池塘里有很多只大白鹅,十分喜爱,即兴作了一首《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如此小的年纪就能作出这么出色的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骆宾王长大以后依旧文采飞扬,成为了唐初的文坛四杰之一。徐敬业让骆宾王为他起草了一篇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的开头道:“伪临朝者武后。”一笔就将武后的政权全盘抹杀了,接着又说武则天貌似温良和顺,实际上残忍暴虐,而且出身贫贱,没有任何资历,她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下等嫔妃,后来巧言令色勾引唐高宗李治。这篇檄文慷概激昂,把武则天痛骂了一顿,以引起公愤,然后号召各地的将领起义造反。檄文的大意是:“你们也许是唐朝的世袭大官,也许与唐朝有着亲戚关系,有的是领兵大将。现在,先帝的遗命还在耳边回响,你们怎能坐视国家的危难而不尽忠呢?唐高宗皇帝的坟还没干,唐中宗皇帝就被废掉,唐睿宗皇帝也遭到了囚禁,所以我们决定起兵造反,誓死保卫大唐江山,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

这篇檄文被武则天看到了,她不仅认真细读,还连连夸奖说:“写的好,我的性格是不怎么和顺,我的确是木材商的女儿,出身低贱。”当她最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的天下”时,不禁连连拍手赞叹:“好文采!”她问侍臣:“这篇檄文是谁写的?”侍臣回答说:“是骆宾王写的。”武则天说:“文章写得非常好,文字铿锵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会写文章的人,为什么不重用呢?埋没了这样好的人才,让他将才能施展到邪路上去,可惜啊。”

武则天去找宰相裴炎,一起商量退兵之计。裴炎说:“现在睿宗皇帝已经成年,只要还政于帝,徐敬业就没有出兵的借口了。”武则天认为裴炎的意思是让她不要执权,觉得他与徐敬业想的一样,一怒之下就把裴炎杀了。武则天任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让将军李知十、马敬臣当他的副职,一起讨伐徐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