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页)
“有好水手就不是问题了。还有什么顾虑?”
“请原谅,长官,但是我总感觉,对于整个行动的成败来说,时间绝对是个致命因素。而且说老实话,我完全想不出来怎么把时间协调好。”霍夫尔指着测绘图上的斯塔德利庄园说,“这里是目标,距离降落点约八英里。考虑到不熟悉地形、夜间行动,突击队肯定要花两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就算任务完成得极快,但回来的时间也要这么久。我估计,行动起码要持续六小时。出于安全考虑,如果说午夜时分实施伞降,那么要到拂晓甚至天亮以后才能跟快艇会合,这样是完全不行的。必须要给快艇天亮前至少两小时,才能掩护撤离。”
拉德尔半躺在椅子上,仰头对着天花板,闭上了眼睛:“分析得很清楚,卡尔。你进步了。”说罢他坐起身,“完全正确,就因为如此,所以必须要在当天入夜之前实施伞降。”
“长官您说什么?”霍夫尔惊愕道,“我没明白您的意思。”
“很简单。丘吉尔到达斯塔德利庄园的时间是六日下午或者傍晚。那我们的突击队就定在前一天晚上,十一月五号登陆。”
霍夫尔闻言,皱眉思索道:“长官,我能明白这么做当然有好处。这样的话有更充分的余地来应对各种机动事件。”
“而且鱼雷快艇也不会有问题了,”拉德尔说,“礼拜六晚上十点或者十一点,快艇就可以接上他们。”他笑了笑,从匣子里抽出一支烟,“那么你也同意这样可行了吧?”
“周六的话,还会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隐蔽性。”霍夫尔说,“尤其这支队伍规模还不小。”
“非常正确。”拉德尔站起身,又一次在屋子里踱起了步子,“但是照我看,答案很明显。卡尔,我问你,作为一个老护林员,你想把一棵松树藏起来,哪里最安全?”
“我觉得那就得藏在一堆松树之中。”
“没错儿。这样一处与世无争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陌生人——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太过显眼了。尤其这还是在战争时期。记住,不会有人跑来度假的。英国人跟我们德国人民一样,即便假期也会待在家里为战争贡献力量。不过,卡尔,根据格雷女士提交的报告,每周都会有陌生人在村庄和公路等地出现,大家都司空见惯了。”看着霍夫尔茫然的脸,拉德尔继续道,“都是当兵的,卡尔。他们在进行机动训练、军事演习,他们那是在进行障碍追逐。”他信手翻起乔安娜・格雷的报告,“比方说这里吧,第三页,她提到了一个叫梅尔瑟姆的地方,在斯塔德利村八英里外。这些年里,这个地方曾经有四次被用来当作特种作战的训练场地。两次是英国突击队,一次是波兰和捷克的混编部队——有英国教官,还有一次是美国游骑兵部队。”
他将报告递给了霍夫尔看。
“只要有英军制服,穿过野外就不费吹灰之力。要是有波兰突击队的衣服就再好不过了。”
“这样当然可以应付掉语言上暴露的问题,”霍夫尔说道,“但是格雷女士提到的波兰部队,有英国教官,而不仅仅是会说英语而已。长官,恕我冒犯,但是这不一样啊。”
“你说得对,”拉德尔答道,“这差别确实不小。要是行动指挥官是个英国人,或者一看就像是英国人的样儿,那么整个行动的策划就严密多了。”
霍夫尔看了看表说:“长官,我得提醒您一句,十分钟后就是处长周例会,在将军办公室。”
“谢谢,卡尔。”拉德尔站起身来整了整腰带,“好吧,这么看来的话,我们的可行性研究基本上算是完成了。各方面都考虑到了。”
“就差一件事儿了,但可能是整个行动的关键所在,长官。”
拉德尔突然站住了步子说:“好吧,卡尔,你还有什么问题能让我大吃一惊的?”
“指挥官——这么具有风险性的行动,谁是指挥官呢,长官?这个人必须能力超乎常人才行。”
“也得是个奥托・斯科尔策尼型的人物。”拉德尔说。
“的确如此,”霍夫尔说,“而且对于这个行动,还得再多加一条,这个人必须能扮成个地道的英国人。”
拉德尔优雅地笑了:“找出这么个人来吧,卡尔。我给你四十八小时。”说罢开门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