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河朔岳飞(第4/9页)
岳飞他舅应该知道岳飞有什么样的战斗力吧,他这么搞是正面挑战还是突然暗算呢?他是一位穿越到宋朝的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吧,不会还是不屑在背后射箭?
小儿科的破绽,没有技术含量的脏水,懒得说它。继续说岳飞的这次剿匪过程。
李成逃过长江叛变了,任务还在继续,敌人的武装实在太多,大大小小,根本数不过来。岳飞翻看任务清单,下面还有两个大目标。
张用、曹成。
张用的活动范围在江西,针对他,张俊干脆没动,岳飞也只是送去了一封信。信里回忆了一下他们在开封城的“友谊”。
那是杜充时期,开封城里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正规军与义军之间的自相残杀事件。义军方面的主角是张用和王善,他们赢了结局,可在过程中被岳飞吓坏了。岳飞面对几万义军,带着两千余人就冲了过去,不仅击溃了十倍以上的敌人,还杀了义军的一个主将。
岳飞在信里问:“你还记得我吧。现在,我来了,你‘欲战则出,不战则降’,早作决定。”
张用接到信后只说了四个字:“果吾父也。”
立即投降了。
张用投降后,张俊带着大队人马走了,留下岳飞单挑曹成。曹成是汝南人,他是所谓的流寇集团里的大人物,实力与李成不相上下,有十余万的兵力,尤其是他的军中有一位超级猛将。
这位将军是两宋之交时最令人生畏的勇将,如果真的单打独斗的话,岳飞、韩世忠也不见得是他的对手。
张俊在这时离开,并不是怕难,而是给岳飞卖了一个很大的人情。两相对比,岳飞的兵力虽少,但张俊断定岳飞必胜,曹成的巨大兵力等都会成为岳飞的战利品,并且,岳飞单独平叛,也能领受全部军功。
这时的张俊,真的是把岳飞当做一个实力派将领、很亲近的兄弟来栽培的,在他看来,岳飞会成为他的亲信。
当年八月初八,张俊在瑞昌县的丁家洲与岳飞分开。他带走了张用以及他部下的五万兵力,留下一些物资,以支持岳飞到湖南征讨曹成。
动身之前,有个小插曲。岳飞骤然升官,成了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这个头衔非同小可,岳飞一下子成了省长级的方面大员。
这只是暂任,代理性质。这个官职是建炎集团委任给李纲的。李纲,这位名满天下、蹉跎一生的前首相终于盼来了一线官场光明。
赵构有鉴于江南遍地烽火,政府与科班出身的在岗公务员之外的一切都存在着对立的恶劣局面,决定让李纲再次出山,帮他收拾残局。
是时候说一下建炎、绍兴时期的南宋环境了,一点都不夸张,这是个人间地狱,并不比江北沦陷区好多少。严格意义上说,在某些方面,建炎集团比女真人做得更凶残。
首先是江南人民的苦难。
江南人民本来活得自由富足,像在天堂一样,可北方人一下子拥了过来,来的时候破衣烂衫、面无血色、身无分文,可突然之间,江南最好的土地、房屋、钱财、子女、玉帛等全都是他们的了。
这简直就是明抢,用已经灭亡了的北宋政府的一些头衔来明目张胆地抢劫江南人。比如赵构入杭州时挑大房子住,太监们急吼吼地重过王侯生活,这些风光的背后藏着多少江南富人的悲哀。不仅生活富裕的江南人,就连有自由身份的江南人,他们的各种资源全都被抢占了。
对北宋来说,女真人是入侵者;对江南人来说,北方人一样是入侵者。这就是当时的事实。
可想而知,江南人肯定会报复。于是,北方过来的是“游寇”,像前面罗列出来的那些镇抚使;南方人自发形成了“土寇”,土著人起义嘛,如洞庭湖里的钟相、杨幺,他们与南宋政府是死敌,不死不休。
接下来是北方人民的苦难。
渡江逃难的并不全是赵构等人,政府、军队的人员才占多少比例啊,更多的是北方的平民。这些人到了江南之后,衣食无着,赤贫如洗。谁来管他们呢?赵构和其他政府人员还要隔三差五逃进海里呢,而且各种资源都被上位者抢空了,所以,北方的平民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还得面对江南人民的怒火。
北方逃难的平民,他们的悲惨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