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处心积虑,王莽篡取汉室江山(第5/15页)

至此,匈奴的“南北朝”变成了“东西朝”。东匈奴呼韩邪部在五原郡外光禄塞下定居,西匈奴郅支部则成了漠西流氓,经常骚扰西域各小国。汉朝也不是不知道郅支单于的嚣张,但是因为隔得远,而且郅支单于本身是厉害角色,因此汉朝对待他的态度是能忍就忍。这样一来就给郅支单于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汉朝没有人敢对他下手,于是郅支单于连败乌孙,进而挥师向北,将西伯利亚一带的乌揭(今阿尔泰山脉以西)、坚昆、丁零等三国接连迫降、吞灭,并在坚昆设立了新的单于庭。这样一来,在坚昆以西七千里外的漠北传统单于庭便逐渐荒废。

由于呼韩邪单于亲汉,郅支单于统一匈奴的梦想破碎,他把这笔账算在了汉朝的头上。公元前45年,郅支单于遣使来长安进贡,顺便接回十年前送来当人质的儿子,并表示要归附汉朝,当然这是假的。

汉元帝收到消息后与群臣商议,决定派遣卫司马(即卫尉手下司马)谷吉为使臣,把郅支的儿子送回国。谷吉顺利完成任务,本以为借此机会能与郅支单于搞好关系,谁知道郅支这个奇葩认为,汉朝支持呼韩邪跟自己作对,还送了他那么多东西,却对自己这么小气,自己儿子在汉朝待了十年怎么的也得送份大礼过来,可你们却只送了这么点东西,这简直实是侮辱自己!于是就把谷吉砍了!

杀了谷吉之后,郅支想了想,好像有点不妥,当年汉匈关系最恶劣的时候也没有过斩杀使者的习惯,而当年大宛曾经杀了汉朝使者,最后隔着万里之遥也遭了灭顶之灾,越想越后怕,就一路向西逃跑了。

郅支跑到康居这个地方(位于今中亚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一带,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为半耕半牧民族),康居是中亚仅次于安息(今伊朗)与大月氏(今阿富汗)的强国。康居王由于想借助郅支的力量征服乌孙,于是热烈迎接了郅支,并且把女儿许配给他做妻子。郅支果然厉害,带着康居王的士兵把乌孙打得退出了几千里。可是康居王还没来得及高兴,郅支就露出了邪恶的一面,杀死了康居王和他的女儿、家人等数百人,并强迫康居的百姓在都赖水(今恒逻斯河,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畔兴建了一座郅支城(今江布尔,在哈萨克斯坦南部),作为自己进一步扩张势力的基地。同时他还要求阖苏、大宛等国给他进贡,这几个小国不敢反抗。

另一边,汉朝见谷吉等人去了好几年都没回来,心想一定是出事了,这时又有消息传来说是东匈奴杀了谷吉,于是汉朝就派使臣去问呼韩邪,后来才发现这是一场误会,双方重归于好。因为郅支单于此时已经远离漠北,呼韩邪跟汉使商量,说自己想回老家去重建家园。汉使者爽快答应,与呼韩邪歃血为盟,约定世世代代和平共处。呼韩邪回到漠北王庭后,开始慢慢地恢复元气。

汉朝使者后查清原来是郅支杀了使者,于是问题来了:打还是不打?大多数大臣认为还是保守一些好,不能打,康居离长安太远了,而且眼下也没有卫青、霍去病那样的绝世名将,万一输了岂不是更丢脸。这时,时任为郎的陈汤出来表态了:一定要打,不然过两年郅支实力强大了岂不是要骑到汉朝头上撒野。然而会议还没讨论出结果来,就发生了一系列天灾事件,而且西羌又趁机起哄。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汉政府只有再次使出外交手段,三年内派出了好几拨使者去跟郅支打嘴仗。后因郅支态度骄横,汉元帝终于决定开战。

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韩宣退休回国,当时的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许广汉之侄,元帝之舅)向汉元帝推荐了原辽东太守甘延寿接替西域都护之职,同时让多次请求外派的郎官陈汤做他的副手(副校尉),随同前往。陈汤与甘延寿来到西域边关,都护府首长甘延寿的建议是守株待兔,不要主动出击。但是陈汤不同意他的意见,提倡主动出击,他认为:敌人就摆在那里,你不去消灭他,他早晚要来,守是守不住的,最好的防守是进攻。统帅甘延寿还是犹豫不决,由于压力太大不久生了一场病。陈汤于是自作主张,趁甘延寿生病不能开会,来了一招假传号令,调发汉屯田卒及西域诸国兵共四万余开始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