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处心积虑,王莽篡取汉室江山(第4/15页)
皇帝走马灯似地换,只有她这个太后稳如泰山。在她半个多世纪的庇护下,她的娘家弟侄们盘根错节,吸干了西汉王朝最后的一点水分。
王政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人,阳平侯王禁次女,母亲李氏,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她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其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六十一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
王政君的故事要从她父亲说起。王政君的父亲名叫王禁,曾在长安学习法律,做过廷尉史。王禁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并不满足于廷尉史这个不起眼的职位,干了一段时间之后,颇有一种千里马遇不上伯乐的感觉,于是把注意力从工作转移到酒色上,娶了一群姬妾,并生了十二个孩子,而王政君就是其中之一。王政君的母亲魏郡李氏在生下三个孩子后,因嫉妒丈夫娶妾太多,一气之下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
王政君小小年纪没了母亲的照顾,靠二娘、三娘、四娘的照顾小心翼翼地生活着。好在她长得还不错,五官端正,性情温和,学会了妇人之道。到十四五岁时貌美聪慧,父亲王禁将她许给一个许姓的人家,可是刚刚订完婚,男方突然死了。无奈之下,又将她许给了东平王,但东平王还是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派人为女儿占卜,占卜者说:“因她是梦月入怀的,所以此女贵不可言。”于是王禁让女儿学习各种才艺,在她十八岁时将她献入宫中为家人子。
王政君入宫后过了一年多,皇太子刘奭宠爱的司马良娣病故,良娣临死前说是有其他姬妾咒她于死,从此太子郁郁寡欢,又迁怒其他姬妾,不与她们接近。汉宣帝刘询知道太子怨恨姬妾,便让皇后在后宫挑选适合的女子送给太子。皇后挑了五个女子,其中包括王政君。当太子到皇宫时,对这五个女子兴致缺缺,但又不想违逆皇后的心意,便说:“其中有一个人可以。”这时因为王政君坐得最靠近太子,且打扮素雅,所以众人都以为太子就是属意王政君,于是将她送到太子宫,刘奭与王政君成了夫妻。
太子原本已有姬妾十多人,但长年以来一直都没有人怀孕,而王政君成为太子妃后,竟然怀孕了,这使宣帝刘询非常高兴。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王政君分娩生下一个儿子,那年她二十一岁。
因为太子刘奭性格太懦弱,宣帝不是很喜欢他,但他又是许平君唯一的儿子,宣帝又不忍心废他,心里很矛盾。有了孙子,宣帝觉得有了希望,儿子虽然不像自己,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宣帝给孙子取名为刘骜,骜者,千里马也,封为皇太孙,字太孙,王政君也立刻得以册封为太子妃。皇太孙刘骜三岁时,汉宣帝刘询驾崩,刘奭继位,王政君母子也水涨船高,升为皇后和皇太子。
奔袭三千里,一朝灭匈奴
汉朝从汉高祖刘邦即位以来,可以说是生命不息战争不止,到汉元帝时期已经是基本上没什么仗要打了,那些曾经驰骋疆场熠熠生辉的大军事家如卫青、霍去病、赵充国等早已星光黯淡。儒家学说在汉元帝时期大放光彩,减刑宽政、不与民争利等宽松政策开始实行,此时内无叛乱、外无边患,百姓安居乐业。
公元前49年,就在这一片祥和的气氛中,一个不和谐的消息让大汉王朝的内部炸开了锅:朝廷派到西域护送匈奴质子驹于利的卫司马(即卫尉手下司马)谷吉等人完成任务后,被质子的父亲郅支单干给杀了!郅支单于的过河拆桥是有原因的。
汉宣帝晚期,公元前60年,匈奴爆发了“五单于相攻”,冒顿单于的后代子孙们为了抢地盘爆发了内乱,打得不可开交。六年后,匈奴的两支主力部队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两败俱伤。双方为了打赢这场战,同时想到了借用汉朝的力量,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先后向汉朝遣使朝献,甚至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作为人质。估计匈奴的列祖列宗要是知道自己的子孙后代这么堕落,一定会气得活过来。汉朝对于这两个同时抛出橄榄枝的匈奴单于均采取了“待之优厚”,被郅支单于打败的呼韩邪求援心切,先后两次只身入汉朝见,汉庭对他不但赏赐颇丰,而且还派兵送他回匈奴,并帮助他讨伐不服者。历史上称之为“南匈奴附汉”。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北匈奴郅支单于便趁机离开老地方,向西边杀过去,到乌孙国的时候,郅支单于想与其结盟,但是乌孙早已亲汉,不答应,双方大打出手。由于此时乌孙内部也在闹内乱,最后被郅支单于打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