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处心积虑,王莽篡取汉室江山(第13/15页)

汉哀帝荒淫不理朝政,致使社会矛盾激化。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师丹接任了王莽的大司马一职,他向皇帝提出限田、限奴的建议,企图振兴汉朝,并制定了具体规定:诸侯王、列侯、公主、吏民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诸侯王的奴婢以二百人为限,列侯、公主一百人,吏民三十人;商人不得占有土地,不许做官。超过以上限量的,田蓄奴婢一侓没收入官。然而这个限田、限奴令制定后,首先打破规矩的却是汉哀帝,他曾经一次性赏赐董贤两千顷土地,是限田最高额的近七十倍,于是,限田、限奴婢令成了一纸空文。太皇太后很无奈,就下令让自己娘家人带头节俭,除了祖坟茔地,其余都分给平民百姓。王政君也因此得了个“慈善国母”的美誉。

再说王莽,回家这三年也没真的种地,而是在努力积攒政治声望。王莽担任大司马时,能做到礼贤下士、谦卑节俭,常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所以在民间深受爱戴。在回家的三年期间,他的二儿子犯法,王莽严厉责罚了儿子,并逼儿子自杀,更是获得了百姓的一致好评。因此,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打抱不平,纷纷提议要求让他恢复职位。公元前2年正月里发生了一次日食,哀帝诏令公卿大夫尽心陈述过失,贤良周护、宋崇等上书称颂王莽的功德。由于众情难违,汉哀帝不得不以侍奉王太后的名义将王莽召回长安。

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五岁的汉哀帝忽然死去。这时,傅太后、丁太后已经相继去世,各自的势力集团也相继瓦解。长寿的王政君听说汉哀帝驾崩,立刻赶到未央宫接管了皇帝的玉玺,并立即传召王莽入宫,接着任命王莽为统领禁军并主持政事。

没有了保护伞,董贤很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并且死了也不得安生,还被挖坟验尸。董贤自杀后,家人也不敢声张,连夜将他埋了。王莽眼线众多,很快就知道了,他担心这是董贤耍的诈死的把戏,立马派人挖坟看看是真是假,最后确认坟墓里埋的确实是董贤才罢休。

董贤一死,大司马的位置就空出来了,王政君下诏让大臣们自己选举。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等说话有点分量的大臣都推举王莽,因为他本来就是大司马,又是王太后近亲,而且声誉卓著,所以都推荐他。于是,王莽又一次当上了大司马。

汉哀帝由于没有子女,由王政君做主,把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衎立为皇帝,是为汉平帝。汉平帝当时年纪很小,才九岁,由王政君临朝称制主持政事。王莽再次出任大司马之后,对政君更为恭顺小心,无微不至。他看到王政君久居深宫,生活过得比较单调,就老劝她出去散散心,出巡四郊,到处给一些孤儿寡妇一些赏赐,长安境内的穷苦百姓因此也没少歌颂王政君,于是王政君放心大胆地把大权都交给了王莽。

公元1年,王政君赐王莽为安汉公,这不是爵位,只是一个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王莽受封后,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民间都称赞王莽是个好人。王莽嫌汉平帝的外戚碍事,也担心汉哀帝的历史重演,于是将汉平帝母卫姬封为中山孝王后,封其兄弟卫宝、卫玄为关内侯,但是他们只能留居中山,不得入京。大臣申屠刚上奏,申请迎接汉平帝的母亲卫姬入京,王莽一怒之下将他罢官。

王莽长子王宇没有继承父亲的优点,胆小怕事,害怕成帝将来亲政,因父亲的专权而迁怒王氏一族,就想办法让王莽就范。王宇派他妻子的兄弟吕宽半夜三更到王莽府门口洒了一地狗血,还装鬼吓人。谁知看门的大爷发现吕宽鬼鬼祟祟就盯上了他。最后王莽一查,原来是自己儿子搞的鬼,于是逼死王宇,将吕宽下狱,借机还把汉平帝母亲卫氏一族牵连进来。除卫姬外,其余卫氏族人全被砍头,王莽还把叔父王立,堂弟王仁、王安都赐死。汉王朝的大堂里终于没有碍眼的人了,再也没有人能阻止王莽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腹黑又理想主义的王莽

公元2年,汉朝遭遇了一场大蝗灾,王莽抓住这个机会,大秀了一把自己的人品。他不仅派官吏去民间走访收集灾情,而且还下令大臣减衣节食,戒除荤腥,不杀生灵,接着又自掏腰包上百万,良田三十顷,作为救灾费用。公侯们见老大以身作则,也先后为老百姓捐款捐物。不久,一场连绵不绝的阴雨逼退了蝗灾,庄稼开始复生,经过这件事以后,王莽又一次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