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处心积虑,王莽篡取汉室江山(第11/15页)
班婕妤文采很好,尤其熟悉史事,常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靠人格魅力得到汉成帝的宠爱。她经常给汉成帝上心理课,为他排忧解难,汉成帝既开心,又接受文化熏陶,没事就爱召见她。班婕妤还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她的词曲有感而发,常使汉成帝陶醉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汉成帝到底有多喜欢她呢?为了能够与班婕妤形影不离,他下令制作了一辆很大的辇车,以便跟她一起坐车出游。但这番殷勤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从古代留下的图画中可以看到,以往的圣贤之君出行,都有大臣陪在一边,那些昏庸的君王才跟妃子坐在一起出行,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为了陛下的名誉我不能这样做。汉成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再也不提同辇出游的事情。
王太后因这件事夸班婕妤“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这一声赞叹,使得班婕妤的地位更加不一般,但是她是一个有大胸怀的女人,即使受宠也并没有变得骄横,反而希望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汉成帝,使他成为一个明君。然而,很快,汉成帝便对班婕妤失去了兴趣,因为赵飞燕出现了。
赵飞燕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赵宜主,后来因为她的舞姿轻盈,称呼她“飞燕”,而忘却了她的真实姓名。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赵飞燕出生于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年纪稍长后,赵飞燕以良家女子的身份进宫为宫女(并非勾栏或者奴婢),属于阳阿公主家,学习歌舞,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而得名“飞燕”。
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汉成帝即位十多年,年已三十岁,后宫却没有一个存活的皇子。一次微服外出游乐,汉成帝来到阳阿公主府,阳阿公主把养在府中的良家女都叫出来,取悦汉成帝。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成帝,汉成帝将她带回宫。赵飞燕使个欲擒故纵之计,一连拒绝成帝三夜召幸,激起成帝征服之心,夜夜临幸,再也离不开她。
汉成帝还没从初见赵飞燕的惊喜中缓过来,又听说赵飞燕有个妹妹叫赵合德,比她姐姐更漂亮,就派人去请。可赵合德深谙“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的道理,说只有姐姐答应让她去,她才去。于是,成帝赏赐给赵飞燕大量的财物,才求得赵飞燕开金口把妹妹引荐给成帝。
赵飞燕体态轻盈,传说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汉成帝非常喜欢赵飞燕的舞姿,为此还特意在皇宫中建了一座高台,专门供赵飞燕跳舞用。一次,赵飞燕在高台上表演跳舞给汉成帝看,突然一阵风吹来,赵飞燕的裙袖顿时随风飞舞,好像要随风飘走一样。成帝急忙上前抓住赵飞燕的衣裙。
赵飞燕姐妹进宫以后,原先受宠的班婕妤就失宠了。赵飞燕是厉害角色,为了爬上皇后的宝座,想尽一切办法争宠,把后宫搞得一片乌烟瘴气。许皇后想来想去没招,就在寝宫中设置了神坛,早晚诵经礼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寿。赵氏姐妹知道这事后,就跑到皇帝那儿说,许皇后搞巫术,天天早晚诅咒自己,也咒骂皇帝。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
赵飞燕姐妹阴谋得逞,但是还不满足,想趁机把班婕妤一块打压下去。汉成帝对赵飞燕唯命是从,然而班婕妤却化知识为力量,淡定地跟汉成帝说:“古语有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时时注意修身正心,尚且得不到福分,走歪门邪道难道就会有什么指望吗?假如鬼神有知的话,决不会接受不忠于皇上的诅咒;假如鬼神无知,诅咒又有什么用处呢?所以我不屑于干这种勾当。”汉成帝觉得她说得有理,又觉得班婕妤文采太好,不但没追究,还厚加赏赐,以弥补心中的愧疚。躲过一劫的班婕妤觉得后宫是非太多,就写了一篇奏章,请求去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汉成帝批准。从此深宫寂寂,岁月悠悠,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团扇诗》,又称《怨歌行》。
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但遗憾的是赵氏姐妹虽得专宠,但总是不能怀孕。她们害怕别的嫔妃怀孕生子,威胁后位,开始疯狂地摧残一切有可能被汉成帝临幸的人。当时,一个姓曹的宫女被汉成帝临幸后生下一个男孩,结果赵氏姐妹又哭又闹,最后把母子俩都逼死。许美人生下一个儿子,赵合德又哭闹不已,逼迫成帝赐死母子。色迷心窍的汉成帝为了不惹怒赵氏姐妹,竟两次下令杀子,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彻底沦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