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衣冠南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24/31页)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动摇随郎手,因风托方便。(其二)
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其三)
没有生僻字词,简单做个解释。
材质珍贵漂亮的团扇,就像璀璨的月光一样。送给我的郎君驱热祛暑,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记。
青青的竹子,可以做素雅的百团扇。希望郎君玉手轻摇的时候,能够引来风带给你方便。
团扇啊团扇,我用它来遮住脸面。因为我容貌憔悴,实在不好意思和郎君相见。
翻译出来就没了趣味,个中甜蜜绵绵的情感,还是请读者朋友自己揣摩吧。
名士的时代,过去了
晨露微熹,好花凋零。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保持。那个可爱有趣的名士时代,就随着可爱有趣的名士们一个个死去,而逐渐消亡。
347年,王濛重病,自知将不久矣。一天晚上,他挣扎起来,侧卧灯下,来回抚摸着象征清谈的麈尾(类似拂尘),轻轻叹道:“如此人物,怎么就活不过四十?”
等他出殡,名士们纷纷前来送行。丹阳尹刘惔把一枚犀角为柄的名贵麈尾放在王濛棺中,大哭不止,哀恸欲绝。
365年,高僧法虔圆寂。
法虔是支道林的好朋友,两人俱为一时名僧,经常辩论,每每争得难解难分。法虔一死,支道林顿时“精神损丧,风味转堕”,常对人说:“当年匠石因为郢人亡故,再也不动斧头;伯牙因为子期亡故,再也不弹古琴。推己及人,确实不假。知音离去,我的话再没人欣赏。我心中郁结难受,大概也离死不远了。”
一年之后,支道林黯然圆寂,世寿仅53年。
361年,王羲之病重,请道士杜子恭前来诊病。
杜子恭精通医学、易学,术数神通,名震一时;治病活人,惠者千计,曾为尚书令陆纳治病。当时陆纳眼看快死了,服下杜子恭的药之后竟活了过来。杜子恭预言陆纳寿数七十,后来果被言中。
但是这次,杜子恭却拒绝了,理由是:“右军没啥大病,用不着我。”
王羲之听后,心中就明白了八九,不再强求。十天之后,溘然而逝,享年58岁。
385年,谢安病重,自广陵(扬州)还京治病,自西州门入城。没多久,就病死在首都建康,时年66岁。
谢安死后,外甥羊昙无比哀痛,一年多不听音乐,坚决不走西州门。
有一天羊昙喝醉了酒,沿路放歌,不觉来到西州门。左右提醒“此西州门”,他猛然发觉,悲感不已,就用马鞭捶打城门,大声反复吟诵曹植的诗: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曹植《箜篌引》)
遂痛哭而去!
386年,王徽之、王献之兄弟同时病重。
王徽之比王献之大6岁,兄弟两人关系很好,时常派人互问病情。没多久,王献之先行一步,离开人间。大家怕王徽之伤心,就隐瞒没告诉他。
但王徽之心有感应,问左右:“怎么好几天不见弟弟的消息?恐怕是没撑住,他先走了。”
说话语气,平静如常,于是吩咐车舆,前去奔丧,路上也没有哭一声。
王献之字子敬,除了书法成就极高之外,也酷爱弹琴。等来到灵堂,王徽之说了一声:“完了!”就一屁股坐在灵床上,取王献之的古琴来弹。但是琴弦怎么也调不好,于是王徽之把琴狠狠摔到地上,大哭道: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世说新语·伤逝》)
一个月后,就也故去了……
贵族时代的终结
陶渊明太有名了,念过书的都知道他写的《桃花源记》。
可以说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是隐逸文学家的代表,是东晋最后一位真正的大名士。
他的后半生,亲眼见证了东晋衰落乃至灭亡的过程,
而他大量的诗作,就是对这段历史活生生的写照。
真风告逝,大伪斯兴
东晋,注定了要和高冠博带紧紧相连,名士们纷纷逝去,东晋的国祚,也就走到了尽头。
谢安死后,孝武帝司马曜的亲弟弟司马道子掌握大权。司马曜、司马道子都嗜酒如命,常常一起喝得酩酊大醉。司马道子更是权术高手,重用小人、排挤大臣,朝纲日益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