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始倡玄学——老生者见不生,常谭者见不谭(第3/18页)
他的这几个朋友,每个都大有来头。比如驸马毕轨(曹睿女儿的丈夫),名士丁谧、邓飏、李胜等,这些都是曹魏的大官子弟。
还有一个更有名更牛逼——按照辈分来说,还是曹爽的叔伯长辈,他就是汉末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曹操的干儿子加女婿——名士何晏。
早在魏明帝曹睿的时候,何晏、毕轨、丁谧、邓飏等人,就都位居高职。不过曹睿不喜欢这几人喜爱交游、浮华的性格,就把他们都一一贬斥。
曹爽辅政后手握大权,又把这几位安排在了重要部门。
当时,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军国大事一起商量着处理,但是无论论资历、论年龄、论辈分,司马懿都远胜曹爽。所以从一开始,曹爽就对司马懿持晚辈礼,国家大事都请教司马懿然后决断。
但是权力的诱惑实在大,人的贪欲也是黑洞。
丁谧就给曹爽出了个主意:权力这东西,必须得一人独揽。你和司马懿共同辅政,他还压着你,这可不行!不如你奏请天子,说司马懿年老功高,封为“太傅”,这样一来,你就独揽大权了。
太傅,相当于元老顾问,名位至高但手无兵权。丁谧这一招,是典型的“明升暗降”——貌似尊崇有加,实际是夺权。
小皇帝才几岁,哪里有这么多弯弯绕?曹爽一试,果然奏效。239年二月份,刚辅政一个多月的司马懿,就被封为太傅,丧失了兵权。
从此,曹爽无所顾忌,朝中大权尽在他手。而何晏等人,依附曹爽,更加顺着性子,气焰嚣天,整日喝酒聚会聊天,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不过,我们喝酒聊天是耗费生命、瞎扯淡,而何晏喝酒聊天,却聊出了一个名士风流、潇洒翩然的时代。
一般史书上对何晏的评价并不高——当然,这是正常的。
一方面,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记载何晏生平的《三国志》《魏略》等,都是晋朝人编纂的,所依据的也都是晋朝的官方资料。作为司马氏家的臣子,对政治立场偏向曹氏的何晏,自然要有一些“修饰”了。
再者,评价的标准也很重要。爱因斯坦说,如果你用“能不能爬树”来衡量一条鱼,那么你一生都会认为它是愚蠢的。
假如以“跳高”来做标准,老鼠都比大象厉害,以“是否遵守礼法、是否具备事务性的政治才干”来打分,何晏绝对不及格。因为他不守法度,恣意妄为,读了一肚子书,却不善长搞实际的事务。
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人确实有不同的禀赋。有的人,适合搞理论工作;有的人,则适合干实际事务性的工作。有的人能说、能提意见,有的人能干、能解决问题。
没有理论指导和批评意见,一味蛮干,不行;只有空谈和挑刺,没人实践,也不行。这是完全不同的职责所在,社会都需要,缺一不可。最理想的状态,是让能说的提意见、能干的做实事,互相补益,社会健康发展。不过现实往往拎不清,无法区别谁能干、谁能说,不能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地方,于是就出现很多问题。
何晏的政治才能确实一般,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是天生的文人性格、天养的名士做派、天成的思想领袖。
何晏生父早亡,母亲被曹操娶了做老婆。曹操看何晏很聪明,就把他收为义子,抚养在宫中。何晏比曹植小两三岁、比曹丕小六七岁,和曹冲年龄相当。尽管曹操对何晏很好,但何晏清楚知道这是曹家的公室,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这有点类似林黛玉,他们都一样自家败落、一样寄人篱下、一样早慧早熟、一样心思细腻。
这种环境下很容易让人产生自卑感,何晏好强孤傲和略有自闭的性格,当与此有关。
据《世说新语》记载,何晏小时候在地上画一个框,自己待在里面,一待一天不出来。人家问你这是干啥呢?他说:“这个框内是我何家,我待在我家而已!”曹操听闻,知道何晏自尊心强,就没有强迫留何晏在曹府生活。
曹氏子孙大多都有学问,何晏不甘人后,小时候就读很多书,而且聪慧异常,一看就懂,尤其精通《论语》《老子》《庄子》和《周易》。有一次曹操读兵书,有地方不懂,刚好何晏在身边,就随口一问,不想何晏给解释得清清楚楚,所以曹操很喜欢何晏,还把自己的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