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 船(第9/10页)

20 同上。

21 费煦班《中国的印象和目前的革命,它的进展与前景》,141—144、152、154—155页。

22 BPP/IUP,45—54页,可查密迪乐(Meadows)。

23 BPP/IUP,41—42页;《太平叛乱》,515—517页亦有引用。

24 BPP/IUP,42—43页。

25 同上,32、35页。

26 同上,32、54页。

27 《北华捷报》,1853年5月14日。

28 J. Y. 王,《1839—1860年间的中英关系:英国外交部档案中的中文文件一览表》,228—229页,第23条和26条。

29 默西埃《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17、18页。

30 同上,23—24、29—30、42—44、52—53页。

31 同上,229—231页。

32 BPP/IUP,19—25页,见“防守”一节。

33 默西埃《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320页。

34 同上,318、326、328页。对法国而言,麻烦依然存在,这一点在1854年3月19日艾顿(Edan)领事写给阿礼国(Alcock)的信中显示出来。信件收藏于PRO/FO671—672页里。

35 默西埃《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222、325、366页。

36 同上,258、338—339页。

37 同上,340—343页。

38 在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94页中,葛必达对此有引用。

39 同上,96页。

40 同上,94—96页。

41 同上,106—109页。

42 同上,97页。

43 同上。

44 同上,100页;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273—274页。

45 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101页。

46 默西埃《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356页。

47 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90页,法国外交部档案中引用。

48 此信由作者自默西埃《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363—365页中翻译而来。

49 同上,372—373页。

50 同上,229页。

51 唐德刚《1844—1860年间美国在华外交》,122页注8、126页;默西埃《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246、251页。

52 默西埃《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257、294、370页;关于马沙利和培理,参见罗伯·约翰逊(R. E. Johnson)《遥远的中国驻地:亚洲水域的美国海军,1800—1898》(China Station),63—66页;唐德刚《1844—1860年间美国在华外交》,121—125页。

53 《太平叛乱》,125页。

54 邓元充《罗孝全牧师与太平天国起义》,60页;韦烈亚力《向中国人传教的新教传教士回忆录》,95页。

55 邓元充《罗孝全牧师与太平天国起义》,60页。

56 同上,61页。

57 国家档案馆,1843—1906年间美国驻华公使发回的信函,缩印胶卷九二份(microcopy),第10卷(roll),1854年4月8日澳门,1854年6月14日上海;邓元充《罗孝全牧师与太平天国起义》,61页;唐德刚《1844—1860年间美国在华外交》,148—149页。

58 国家档案馆,1843—1906年间美国驻华公使发回的信函,缩印胶卷九二份,第10卷,布嘉南船长1854年5月26日的信和麦莲6月14日的信装在一起,标有“ExhibitA”;《太平叛乱》,521—522页亦有引用。

59 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109页;《太平叛乱》,525页。

60 《太平叛乱》,526页。

61 此处所言乃据包令(Lewin Bowring)之回忆,见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168页。

62 《太平叛乱》,528—529页。

63 《太平叛乱》,529—530页,引自国家档案馆,1844—1906年间美国驻华公使发回的信函,缩印胶卷九二份,第10卷,与麦莲(1854年)6月14日信函装在一起,但系自汉语原文翻译而来。

64 《太平叛乱》,527页。

65 国家档案馆,1844—1906年间美国驻华公使发回的信函,1854年6月1日备忘录,与麦莲(1854年)6月14日信函装在一起,标有“Exhibit C”,信函号为6,由副医师福布斯(Charles F. Forbes)所写。

66 参考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199页中引用的爱尔兰雇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