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 船(第8/10页)

66。这趟行程未经批准,结果这八个美国人都被太平军官员逮捕并严加审讯;先是在荒郊进行,后来移到城里,日夜审讯。太平军用的那名汉语翻译被审讯中的威胁吓得胆战心惊,竟是身心俱疲,词不达意,所以审讯最后是以书面进行。这帮美国人经过三位太平军官佐签了三套通行证和文书,才从西门带出返回“色斯奎哈那”号67。太平天国在审讯这些人的时候,还送了一份告示到船上,声明日后若还有此等未经批准的行动,不能保证人员安危68。第二天,“色斯奎哈那”号起航驶离南京。

麦莲在向国务卿送呈的报告略述事件始末,他侧重太平天国信仰和行事的无可理喻,称他们“对经文真义的理解荒谬之极”,无能以“平等条件”对外交往69。但若将清廷与太平天国做个比较,他却难以判定哪一方值得耕耘:

吾人由是可见这个无知、自负、顽梗的帝政虚弱飘摇的凄惨前景,处处都受到一小撮反贼的攻击,这些人原来不过是内地的一群强盗而已。现在,他们的力量已足以与官府抗衡……但是这些人却配不上文明世界的尊敬,他们的治理恐怕不出城墙之外。他们鼓动人群对有田产财宝者及太平天国叛徒的憎恨之情,借之攻城略地。70

对麦莲而言,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美国在中国行使的“权利和责任”,切实履行条约,不让国旗受侮,透过“凸显现存条约的保护精神,应能打开内地,将吾人文明的道德力量以及保障我国人民生命财产所必需的物质力量扩及内地”。71这种积极政策将使美国能“赋予这场运动以真正的基督方向,这场运动目前虽隐于异教幽暗之中,但毕竟还是建立在《圣经》之上的”,而且也可“让美国制造商提供一个最有价值的市场,这个市场迄今仍未打开”72

太平天国的领袖如今有机会与西洋三大在华经商传教国的代表交往。他们信的虽然是同一个教,但是彼此的间隙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太平天国自认得宠于天父,这个想法的重要性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信念至少是不相上下的。

注释

1 J. Y. 王《1839—1860年间的中英关系:英国外交部档案中的中文文件一览表》,225页,第四条;BPP/IUP12、13页中记有三艘船上的状况;默西埃(Mercier)《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Cassini),228页,记载文翰和“赫尔墨斯”号于3月21日到达;同上,229页,记载“色斯奎哈那”号的出现;同上,222页,记载“加西尼”号于3月15日停泊上海;同上,224页,中国官方允许“加西尼”号前往南京,日期为3月17日和19日;231页,记载4月5日“加西尼”号再度前往南京。

2 默西埃《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229页。

3 同上,231、233页。

4 同上,237页。

5 《北华捷报》,1853年4月2日;默西埃《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245页;BPP/IUP,24页。

6 《北华捷报》,1853年4月9日。

7 默西埃《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251、254页。

8 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3—35页,记录了这些资料的一例。

9 同上,19—20页;韦烈亚力《向中国人传教的新教传教士回忆录》,95页。

10 BPP/IUP,23页。

11 同上,11页,1853年3月28日。

12 同上,12—13页;格里戈利《大不列颠和太平军》,15—24页,记录了这项使命的摘要;默西埃《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221页,葡萄牙人如此行事。译注:清苏松太道吴健彰曾从外商处购得纵帆船“财政长官”号(Dewan)和三帆船“羚羊”号(Antelope)以装运军火、士卒。他又以每月5万元租金租到有美国驻沪副领事金能享(E. Cunningham)为股东的旗昌洋行的一艘船,还租用一小队武装的葡萄牙快船。

13 BPP/IUP,15页。

14 同上,26页。

15 同上,26、28页。

16 同上,40页。

17 同上,34、38页。

18 同上,38页。

19 同上,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