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 京(第4/9页)
文人异口同声颂赞定都金陵(即南京)乃明智之举,理由则各不相同:天父天兄的直接干预和支持自然是建都金陵的重要因素。但不少人则强调世俗的考虑:南京城城坚墙厚,粮储充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有“虎踞龙蟠”之称——物产丰隆,人民淳朴,商业繁荣,田园丰美。其他人则盛赞南京河运便利,向有“乐园”之誉,“物财齐聚”,乃天下粮仓;南京街道宽阔,历史悠久,繁荣昌盛;太平军出紫荆山,经永安、武昌,止于南京,自应定都于此。
有个来自广西桂平的文人更提出天王洪秀全统治权的问题,此举可谓冒险而大胆,此人中过秀才,这是洪秀全未能得到的功名。他在文中写到:天父上帝自造有天地以来,其间窃号流传,未尝不代有其人……弒夺频仍,纷更不一,以至于今。但洪秀全不会让旧事重演,他将以仁心将之结束,因为“天王亲承帝命,永掌山河,金田起义,用肇方刚之旅;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京曰天京,一一悉准乎天命;国为天国,在在悉简乎帝心”21。
这些为太平天国效力的文人赞扬太平天国在南京印制官定出版书目(每部书都需在扉页上加盖天王玉玺),又谈及天意和洪秀全的威仪,“天降非常之人,必界以非常之任;天定非常之任,必界以非常之珍以佑之”。有些人更明言汉语如今全被满清“鞑子狗”的“妖言蛮语”所玷污,必须加以净化22。有些文人则赞扬太平天国在书籍上加盖印玺的做法,因为在天国初创时期,“真伪书籍难以辨别”,尤其这些书籍是在太平军中流传,“信仰中不免夹杂疑惑,而妖魔则又无所不用其极”。此外,因为整顿文献与文化乃是真正领袖再现人间的主要佐证之一,故传播明令是真的书籍可向远近伟细各色人等昭示,这等新领袖已来临23。也有文人说上帝的话语具现在《旧约全书》、《新约全书》和洪秀全的诏书之中。这三本书以真版流传,“通上天堂之路就在眼前”,蒙昧时日即将结束;而其他那些孔孟经书及诸子百家书即可“焚烧剔除,任何人都不得买卖,更不许私藏和诵读”24。
文人齐聚南京的第三项任务就是论洪秀全的一份诏谕,该诏谕称“贬北燕地为妖穴……贬直隶省为‘罪隶省’”。洪秀全的用语诡秘而直接,将满洲统治者所居的地区定为污秽不洁之地。北京坐落于华北直隶省(意为“直接管辖”),是大清国龙座所在。洪秀全诏谕:“是因妖现居秽地,妖有罪地亦因之有罪,故并贬直隶省为罪隶省。”同样,“贬北燕为妖穴”,不得用其名,因为“京无二,天京而外皆不得僭称京”,故而,“特诏清胞速行告谕守城出军所有兵将,共知朕现贬北燕为妖穴,俟灭妖后方复其名……俟此罪隶省知悔罪,敬拜天父上帝,然后更罪隶之名为迁善省”。25
这群文人皆称洪秀全睿智天纵,他们的看法互为补充,多有重复。言及受满人统治达两百多年的北方,则斥之堕落败坏、无信无义、耽于偶物崇拜、排斥独一真神、赌博成风、吸食鸦片,且此地汉人奴性十足。他们也意指满人已是穷途末路,这便是他们最后容身之处:“试思弹丸之地,何能抗拒天兵?”在他们看来,这些满族胡奴胆敢妄自尊大,称其妖穴为直隶之名,此举已“深为天父天兄之所必诛,罪大难容,恶极定灭”,“故此丛集之所为胡巢之穴者,即为天设之牢”。26
然而,洪秀全的天王诏旨还更有深意,这关乎语言。人人皆强调改名为“妖穴”和“罪隶省”的重要,称颂洪秀全天王此举圣明,但只有一个名叫乔彦才的人更点明何以为此:“天下之惑于妖胡也久矣,是不可不亟灭亡也。故灭其人必先灭其地,灭其地之势必先灭其名。”27乔彦才后来在太平天国举办的科举中独占魁首。
不仅仅是地名具有这种力量和反响,其他名字也有妖魔在其中。当时在位的咸丰皇帝乃是世间群妖之首,“咸丰”本意“俱各丰裕”,但太平军加上犬字旁,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