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清宫外史下 第七一章(第8/16页)

“可恶!”珍嫔恨恨地,接着又问:“皇上那儿也是这样子?”

“比较好一点儿。”

“不行!我可得跟皇上提一提。”

“奴才求主子别这么做。”王有放低了声音说,“如今忌主子的人,已经挺多的了。主子就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老大人想一想,犯不着招小人的怨。”

听得这话,珍嫔便觉得委屈。桂祥补了工部右侍郎,德馨在江西的官声很不好,但仍旧安然做他的巡抚,只有自己的父亲长叙,至今未曾补缺。听说皇帝倒跟慈禧太后提过,不知为何没有下文?是不是有人说了什么坏话的缘故呢?

见珍嫔怔怔地在想心事,王有觉得进言的机会到了,便用低沉而诚恳的,那种一听便生信赖之感的声音说:“奴才替主子办事,日日夜夜,心心念念想的,就是怎么样替主子往好里打算?如今用度太大,不想个法子,可真不得了。有几位宫里,都是娘家悄悄儿送钱来用,那是真叫莫可奈何!这么尊贵的身分,按说应该照应娘家,谁知没有好处,反倒累娘家!自己想想也说不过去。”

“是啊!”珍嫔焦灼地说,“那就太说不过去了。而况……。”她想说:“而况,我娘家是诗礼世家,没有出过贪官,也贴不起!”但以年轻好面子之故,话到口边,又缩了回去。

不过,话虽没有说出来,因为“而况”是深一层说法的发端之词,所以王有能够猜想得到,她还别有难处。这样,话就更容易见听了。

于是,王有轻轻巧巧地说了一句:“其实只要主子一句话,什么都有了。”

珍嫔一愣,她的心思很快,立刻就想到了,而且也立刻作了决定,“你要我给皇上递条子可不行!”她凛然作色地答说。

王有想不到一开口就碰了钉子!费了好大的劲,话说得刚入港,自然不甘半途而废,所以他定定神,重新鼓起勇气来说:“主子何不探探万岁爷的口气?作兴万岁爷倒正找不着人呢!”

“你是说,什么缺找不着人?”

“四川盐茶道。”

珍嫔没有听清楚,追问一句:“什么道?”

“盐茶道,管盐跟茶叶。”

“有这么一个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珍嫔看到王有的脸色阴暗,很机警地想到,宫中用度不足,不论想什么办法弥补,眼前总得他尽力去调度,不宜让他太失望,且先敷衍着再作道理,因而便又接了一句,“等我想一想。”

“是!”王有答应着,不告辞却也不说话。

这象是在等她的回话。珍嫔觉得他逼得太紧,未免不悦,正想发话,忽然想到,他不是在等回话,是在等自己问话。

要敷衍他,就要装得很象,是什么人谋这个缺,打算花多少钱?不问清楚了,从何考虑起?所以问道:“倒是什么人哪?”

“是……”王有忽然警觉,决不能说实话,因而改口答道:“是内务府有差使的,旗人,很能干的,也在四川待过,盐茶两项都很熟悉,名字叫玉铭。”接着,他将预先写好的一张白纸条,从怀中取了出来,双手奉上。

珍嫔看上面写的是:“正蓝旗,玉铭”五个字,便问:

“他是什么身分呢?”

“候补同知。”王有答说:“正在加捐,捐成道员,才能得那个缺。”

“那个缺当然是好缺,不然他也不必费那么大的劲。他是怎么找到你的呢?”

“也是听说主子在万岁爷面前说得动话,所以亲自来找奴才,代求主子。许了这个数。”王有伸出右手,揸开五指,上下翻覆了一下。

“多少?”珍嫔不解也不信,“十万?”

“是。”

“那个缺值这么多钱?”

“这本来没有准数的。”王有又说:“中间没有经手人,净得这个数。”

“中间没有经手人?”珍嫔自语着,在估量这件事能不能做?

这一夜灯下凝思,反复考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左右为难。卖官鬻爵,一向为自己所轻视,而且皇帝亦很了解自己的性情,持正不阿。如今出尔反尔,为人关说,这话怎么出得了口?

若是舍弃这条路子,宫中用途日增,亏空越积越重,如何得了?心里巴不得有个人可以商量,但宫女们不懂事,不但拿不出主意,而且不知轻重,将这些话泄漏出去,会招来祸事,决不能让她们共机密。此外只有姐姐瑾嫔,泄漏倒是不怕,无奈她为人老实,说知其事,必定害怕,那又何苦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