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南宋抗蒙几悲壮(第5/5页)

公元1273年二月,蒙古大将阿里海率兵抵达襄阳城下,几声回回炮轰鸣,伤痕累累的襄阳城头被轰开了一角,硝烟过后,展现在蒙古军面前的是一群默默放下武器的人,没有嘈杂,没有抵抗,只有襄阳人木然的眼睛里闪耀着无声的愤怒。襄阳,投降了。

那一天,在襄阳城祭祀张贵兄弟的双忠祠中,襄阳守将吕文焕面对着英雄的牌位,泪流满面。

建立过让世界赞叹的繁华文明的大宋王朝,终于亡了。蒙古人的全球霸业达到了顶点,他们建立的元朝在中国实行残酷的暴政与种族歧视政策,他们近乎敲骨吸髓的掠夺似乎是要夺走这个民族的一切,然而他们不会想到,这个民族有一样东西,是他们永远拿不走的。

那就是民气!

信仰也许会陷入危机,信念也许会崩溃,而民气,却永远生生不息,襄樊平原,正是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宋亡之后的数百年间,作为楚人的子孙,襄樊人用生生不息的民气实现了这个古老的预言。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烈火中,湖北是抵抗最为剧烈的地区,正是湖北人一次次不屈的抵抗,牵制了元廷大量的精锐兵力,才给了后来的明王朝以起家平天下的时间,令蒙古人终于卷起包袱狼狈逃出长城。在20世纪初叶,也正是湖北人的一声炮响,敲响了清朝300年异族统治的丧钟。在如凤凰涅一般的8年抗战中,从大武汉到襄樊战场,湖北人给了骄横的日寇以最惨重的打击,日本在湖北战场上投入了他们二战以来最精锐的兵力,最尖端的武器,却在尸山血河中无法前进。整个抗日战争的战局,也正是在湖北战场得以扭转,高歌猛进的日本人尽管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占领了湖北,却终于元气大伤,停滞了扩张的脚步,使中国人终于赢得了休整的时间与再造河山的机会。湖北,以他不屈的抗暴精神,一次次用鲜血和牺牲为中华民族赢得求生的机会,在无数个悲壮的故事下,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气。

面对真实的史实,武侠迷们或许会失望,那些所谓的武功秘籍最终被证明是不存在的。然而穿过千年的历史,抛开光怪陆离的武侠传说,我们会发现,襄樊,有着比所谓武林至尊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