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苦命的好人秦末帝子婴(第5/6页)
见来的不是项羽,子婴还是很有些想法的。项羽确实难打,刘邦贵姓?没听说过,看来还是可以打一打的,立刻就派了军队在崤山设立防线,意图阻止刘邦进兵。可是等了没几天,却连个鬼影也没等来,正纳闷呢,却突然得到消息,刘邦的军队突然在蓝田地区出现,趁秦军不注意的时候发起了袭击,反而从背后捅了崤山秦军一刀,就这样绕了个弯子,刘邦竟然就绕进了函谷关。这时候子婴连忙御驾亲征,率军进驻武关,企图与刘邦相持。刘邦眼看着子婴部上下一心,就打消了进攻的念头,转而派人劝降。在权衡了双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后,子婴长叹了一口气:就这样吧。他让人用绳子反捆住自己的手,投降的那一天,子婴把自己捆起来,坐上他专属的白马车,奔向了刘邦的大营,就这一刻,强大一时的秦王朝,从此寿终正寝了。
子婴投降以后,刘邦的部将樊哙提出杀掉子婴,刘邦知道子婴在秦人中的威望,并没有这么做,只是派人把他看押了起来。进入咸阳后,刘邦在经过了初期军纪涣散后,在张良的提醒下,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令,与百姓约法三章,很快收揽了民心,在关中平原站住了脚跟。一个月后,项羽的大军也到了,在和刘邦开完了鸿门宴后,项羽取代刘邦,占有了富庶的关中平原地区,比起刘邦的老谋深算,项羽的做法却是“粗线条”,他先是对秦国王室展开了大规模的清算杀戮,本来被刘邦赦免的子婴也遭项羽杀害,而后一把火,把富丽堂皇的阿房宫付之一炬,连章邯投降后带来的20万秦国士兵,也被项羽集体坑杀。而后项羽虽然在当地封章邯等人为王,自己自立为西楚霸王。把刘邦远远地轰到了四川去,但是在关中父老心目中,刘邦,才成了关中百姓心中的主人。
四
子婴的投降和被杀,标志着秦王朝的落幕,但即使对于此时已经暗流涌动的楚汉争霸,子婴事件,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赵高死后,子婴在秦人心中其实是有很高地位的,他之所以选择投降,主要是这时候关中平原的精锐部队,早被章邯带着投降项羽,又让人家给坑了。他实在不忍心在力量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害得当地父老生灵涂炭,他以一人的荣辱,换来刘邦军的秋毫无犯,加上诛杀赵高的事件,这时候的子婴,在关中父老心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刘邦入关后,赦免了子婴,又和老百姓约法三章,严明纪律,使他大得关中父老的民心。偏偏这时候实力强大的项羽,是给刘邦帮忙的。关中的百姓,对项羽本身就抵触,因为项羽是楚人,战国历史上,就属楚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最拉锯,秦人看楚人,从来也都俯视的。要想争得长期以霸主身份自居的秦人之心,不用点方式方法是不行的,偏偏项羽的方法,却是火上浇油,他火烧阿房宫,坑杀20万秦兵,诛杀秦国贵族,纵容士兵们在关中平原大肆抢掠,秦人心中的愤怒早就燃成了火。彪悍尚武的秦人什么时候受到这种屈辱,而且给我们屈辱的,还是当年的手下败将楚人!之后在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把章邯分在了当地,但在当地人眼里,章邯是叛徒,是导致20万乡党被活埋的凶手。怎么可能听他的招呼?这时候,关中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也唯独剩下了一个人:刘邦!
所以在后来的楚汉争霸中,在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三秦大地,就成了刘邦最坚实的大后方。刘邦击败章邯的战斗,很多时候都是当地的百姓主动归顺,甚至挟持守将来投诚,章邯麾下由当地人组成的军队也多有倒戈,最后逼得章邯不得不自杀。刘邦东进中原与项羽争天下时,关中地区成了刘邦最主要的兵源,特别是彭城之战刘邦全军覆没后,在关中地区负责后勤的萧何,主动挨家挨户走访,很快为刘邦凑齐了一支由当地秦人子弟组成的新军。波澜壮阔的楚汉战争,从士兵层面上说,其实就是秦人和楚人的交兵。
五
秦王朝虽然灭亡了,但是秦王朝对后世,特别是继秦朝之后的下一个大一统王朝——西汉的影响却是非常的巨大。可以说西汉在各个方面,都有秦王朝的烙印在里面。
从对外环境上说,汉朝防御匈奴的汉长城,正是在秦朝长城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在整个汉朝,这都是中原民族防备北方匈奴入侵的屏障。到了汉武帝反击匈奴时期,卫青收复河套平原后,大臣主父偃主张在河套平原修筑城防,丞相公孙弘极力反对,拿出了当年秦始皇修长城的例子来嘲笑,但主父偃却说:“修长城不是秦始皇的错,秦始皇只错在使用民力不当,现在有长城,匈奴每年只能来一两次,如果没有了长城,北方边地无险可守,匈奴就会天天来,月月来,请问哪种局面更糟糕呢?”在南方地区,汉朝在立国之后,就继承了秦朝对南越的统治地位,先以诸侯国的名义进行间隔统治,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南越的国王,就是秦朝时候派驻在南越象郡的知县赵佗。也是拜秦始皇早年的开发所赐,当年的50多万秦军士兵民夫,最终因为秦末农民战争滞留南国,与当地越族相处杂居,加速了汉越两族民族界限的弥合过程。到了汉武帝在位时期,在击败了北方匈奴后,汉武帝也顺势占有南越,继秦王朝后,再次把今天广东、福建地区划入了由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郡县。汉帝国版图的扩张,确实是以秦帝国版图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