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苦命的好人秦末帝子婴(第4/6页)

在被赵高拥立的早期,子婴的表现很好,见了赵高很客气,就像胡亥死之前那样,还是该咋地咋地,赵高试探了几次,也就放心了。他作出判断,这个子婴会是一个更容易操纵的木偶。表面上看,子婴似乎也没有办法,宫里宫外都是赵高的人,你能咋地。

不对,还是有一个机会的,也许是个不是机会的机会。

这个机会的名字,叫祭祀宗庙。

按照秦国家族的祖制,新君即位,必须要在宗庙举行祭祀仪式的,虽然现在家境惨淡了点,还到底不能对不起祖宗,该走过场还是要走过场。只有祭祀仪式举行过了,才算是正式接班。

所以这些日子,赵高一直张罗着祭祀宗庙的事情,请柬发下去了,排场要搞得隆重点,就当是冲喜了。但是赵高却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他刚找的这位子婴傀儡,最近好像犯了惊吓病,天天脸色苍白,走路哆哆嗦嗦,看见当兵的就腿脚发软。八成是前线老是坏消息,吓着了。

赵高却不干了,你这个窝囊废吓成什么样我不管,可事你得给我干了啊。接班你得接,接了我就省事了。接完班了,你吓成白痴我也不管,但现在不行,你得赶快把这流程过了。所以赵高想了好多办法,软的也用了,硬的也用了,可子婴咬死了牙就是不来,我真的吓病了,您就晚两天不行吗?

赵高生气了,晚两天?晚两天人家就打到家门口来了,不行,立刻,马上,来宗庙祭祀,给我接班。子婴也很生气,我都病成这样了,你就不能讲点人道主义吗?反正我是来不了,你看着办,两家拉锯了半天,事情就这么僵住了。

这时候赵高身边的一个宦官说话了,这个宦官叫韩谈,多年来老实巴交的,一直是赵高的亲信。韩谈劝赵高:“这小子一副怂样,您亲自过去吓唬他两声,看他还敢不来?”赵高恍然大悟,对啊,这两天老子正憋着火呢,走,正好骂骂他出出气。赵高雄纠纠气昂昂地和韩谈一起进来子婴所住的斋宫。“我说这个子婴啊,你怎么着啊,还让我抬轿子请你啊。”赵高正打着腹稿呢,酝酿着怎么摆出威风教育子婴一顿,却突然发现不对,眼前这关子婴,一点病样子都没有,脸色红润得很,一看就是好吃好睡。再回头一看,旁边的韩谈,竟然抄出一把家伙来,赵高这才明白,上当了。

子婴早就想除掉赵高了,韩谈就是他的内应,而且是他早就安排在赵高身边了,非常铁杆的内应,先示弱麻痹,再找借口把他引来,最后在自己屋里一刀干掉!收工。

这位秦末第一权阉就这样结束了恶贯满盈的一生,在他一辈子里,坑死了扶苏,逼死了蒙恬,连法家宗师李斯都败在他手里,临了临了,却让这个叫子婴的要了命。

赵高死了以后,子婴抖擞精神,即位。宗庙祭祀典礼后,子婴成了最后一任秦王,夺权后他火速出手,将赵高的家族以及亲信杀得一个不留,三下五除二就除了咸阳所有的赵高的势力,可见,他也是一个极其强悍的人物,只是这样的人物出现得太晚了。

赵高死的时候,是公元前207年9月,这时候的项羽,还在巨鹿打扫战场,刘邦的偏师正火速地向函谷关进军。此时秦王朝虽然退入关中平原,但外面尚有崤山做屏障。何况诛杀赵高的行动,让子婴的威望空前提高。秦人本来就是尚武的,在子婴看来,趁这个时候整顿兵马死守函谷关,保住秦国的社稷,至少割据关中平原自立,似乎是没有问题的。子婴确实也打算这么做,在杀掉赵高后,子婴派人宣告赵高的罪状,传示天下,得到了关中平原当地百姓的支持,然后他整顿军队,抢占关口,甚至把王宫里的珍宝都拿出来,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不管怎样,先顶住敌人再说。

这时候的子婴,在函谷关周围,设立了三道防线,其中防御的重点,选在了崤山,当年这里就是秦国东出的通道,希望这一次他能够变成阻遏起义军西进的大门。

在经过了一个月精心准备后,刘邦来了。

刘邦之所以来得这么慢,不是因为打得差,而是因为出发的时候,当时的刘邦只有万把人,一路西进的时候,他主要在干一件事:拉队伍。从关中平原一路拉到函谷关下,此时的刘邦已经拉到了10万人,虽然质量多是杂牌军,数量却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