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以邻为壑(第3/4页)

“那就要看瀚之的了。”金溥信说道,“我不知道瀚之的办法是什么,要是我处在瀚之的地位,我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想办法让我国的币值和美元保持一致。”

杨朔铭听到他的回答,心中暗暗感叹,但此时他的脸上,却看不出什么表情。

因为现在的他明白,罗斯福即将要做的,绝不止是“以邻为壑”,作为在华尔街全力支持下上台的总统,他的最终目标,远不止此。

不过,现在的中国精英们,对美国的认识,能达到这种程度,他已经感到相当欣慰了。

“瀚之其实已经有办法了,是吗?”金溥信象是看穿了杨朔铭的心思,微笑着说道。

“办法当然有,但是需要大家和我紧密配合。”杨朔铭点了点头,说道。

日本,东京,“三菱”公司总部。

“我们在支那的业务量急剧萎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岩崎弥久看着桌面上放着的报表,瞪大了眼睛,望着面前的几位公司负责人,象是要从他们身上看出答案来。

“支那从美国购进了大量的新式机器,有的企业甚至从美国搬来整座工厂,他们的产品质量已经超过了我们,而且价格更加便宜……”一位负责人看到岩崎弥久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说话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低。

“支那政府在国内采取了严厉禁止鸦片的政策,我们在支那开设的‘宏济善堂’和‘广济善堂’都被支那政府封掉了,而在缅甸和货源也大大的减少,对支那的‘特殊商品贸易’已经在事实上停止。”另一位负责人说道,“我们的直接损失已经达到了六千万元……”

“你们的意思,是问题并没有出现在我们身上,是这样吗?”岩崎弥久厉声说道。

“是的。”一位负责人大胆的说道,“我们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但是您应该知道,支那商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不光是我们的业绩下降,其它的公司也和我们一样。”

“‘特殊商品’的货源出了问题,难道也是支那人弄的吗?”岩崎弥久喝问道。

“是的。”一位专门负责在支那的“特殊商品”销售的负责人说道,“据我们在缅甸的线人报告,支那境内经常有匪帮越境袭击缅甸境内的罂粟产地,导致当地大量减产。因而造成货源严重不足,价格也异常昂贵……”

“匪帮?”岩崎弥久先是一愣,但他马上便明白了过来。

“据称这些匪帮武器先进,战斗力很强,甚至当地的英军都难以匹敌,我们的人认为,很可能是支那军队的正规部队化装采取的行动……”一位负责人说出了岩崎弥久心里的想法。

“好了,我都知道了,你们走吧。”岩崎弥久挥了挥手,几位负责人如临大赦般的鞠了一躬,纷纷退了下去。

当屋子里只剩下了岩崎弥久一个人的时候,他来到墙壁前,紧紧的盯着墙上“三菱”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的巨幅画像,一双拳头握得紧紧的,似乎是想要从先辈的身上获取力量。

“可恶的支那!真应该让大炮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响起来!”

此时屋子里如果有不明真相的人听到岩崎弥久的这句话,也许会感到吃惊,但如果是了解“三菱”历史的人,则丝毫不会奇怪。

事实上,业内人士都知道,“三菱”是支持日本帝国进行对外侵略战争的最大军火供应商。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财团现在依旧在日本政经两界发挥着重要影响,控制着日本军工生产订货的大量份额。

“三菱”的缔造者就是岩崎弥太郎。早在明治维新开始的时候,岩崎弥太郎便在东京和一帮朋友成立了“三菱商会”。当时,“三菱”是日本众多中小财团中并不起眼的一家,但神通广大的岩崎弥太郎利用和明治政府的关系,很快让“三菱”发展了起来。

当时明治政府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岩崎弥太郎支持大久保利通一派。大久保利通当上首相后,“三菱”的好日子就来了。1874年,日本决定出兵中国台湾,岩崎弥太郎积极向内务大臣请示承揽军需输送工作。内务大臣知道岩崎是首相的红人,便表示同意。“三菱”借此一跃成为日本的“海上霸主”。而另一家海运公司“三井物产”不得不请求租用“三菱”的船只,并愿一年付70万元的租赁费。但岩崎弥太郎为压倒竞争对手,断然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