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提纯可卡因人咬狗(第7/29页)
早期对这方面只有零星的报道:一个研究者听说了一种来自荷兰的安德烈斯群岛的毒品,名叫“洛克斯安尼”,或是“发酵苏打基”。它是将可卡因同水,朗姆酒和发酵用的苏打混合在一起泡制而成的。另一个研究者回忆说自己曾经在土耳其和凯科斯群岛那儿听说过一种毒品,“看起来像个鹅卵石,人们把它当烟抽,为它疯狂”。各地的配制方法也许略有差异,但是核心思想却是一样的:就是旧游离盐基可卡因方法的新化身,只是使用更方便而已。随着通过巴哈马的可卡因数量急遽上升,那儿的人很乐意来试试它,这也许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据大卫所说,拿骚的最早使用提纯可卡因的那批人中,有个人是从1979年开始的:
可卡因[当时]要五十美元一盎司。你知道吗,冲上沙滩的可卡因可不用花钱。一个女人拣到一包货,却不知道它是什么,把它当洗衣粉用。我的朋友和我都用“克默克”——那种用玻璃,锡纸和水做成的烟斗——抽可卡因。我们总是用发酵苏打来泡制它,从来不用氨气或是其他什么东西。我们也不叫它提纯可卡因。它是“游离盐基可卡因”。后来我们叫它“岩石”。我一开始不太喜欢它。不过很快就着了迷。其他人也和我一样。
迈克在七十年代晚期也抽过可卡因,他说自己尝试游离盐基可卡因的原因是,当时在巴哈马的可卡因多得“人们开始烦它”。把可卡因当烟抽可是个新鲜事儿。发酵苏打游离盐基可卡因,或者说“岩石”很快成为巴哈马人首选的毒品。麻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为游离盐基可卡因的问题不是它有时候会爆炸,而是它会让人不可自拔地上瘾。之所以会如此是有其道理的,这与可卡因在大脑里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有关。
使用毒品的时候,你得到什么样的欣快感依赖的不是这种毒品能把大脑的多巴胺值提高多少,而是它能提高多巴胺值的速度。如果大脑里的多巴胺水平提高得很慢,那你就不会感觉到强烈的欣快感;如果它骤然提高,那你就会有强烈的“上冲”感。可卡因之所以会让人上瘾,就是因为它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拦住多巴胺搬运工的道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欣快感会这么强烈(而这又使人产生更加强烈再次使用毒品的动机),以及为什么会这么短暂(这会缩短两次使用毒品之间间隔的时间)。然而还有另一个关键的变量:可卡因袭击大脑的速度同样受使用毒品的方法控制。吞下几只可卡因烟,你得等上一会儿才感到兴奋;把它注射到血管里,兴奋感就会来得快得多。正如诺拉.弗可夫博士在布鲁克黑文告诉我的那样:
用药方法会极大地影响人们对毒品的上瘾程度。用药途径的速度越快,其效果也就越强。多巴胺被改变的速度似乎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加强可卡因或是其他毒品的效果。这不仅仅是说多巴胺值提高了。真正重要的是多巴胺释放的速度。
弗可夫还在可卡因和药物哌酸甲酯(利他林)之间作了比较。利他林同可卡因的作用极其类似的是,它也是挡住多巴胺搬运工的去路。然而口服瑞特林不会导致欣快感,因而也不会让人上瘾。它的吸收速度太慢了,因而无法产生上冲感,所以给孩子吃这种药(来治疗注意力不集中方面的疾病)不会上瘾。然而如果给孩子注射瑞特林,就会令他们体验快感,结果也就完全不同了。在染上毒瘾的过程中,药物的摄入速度是关键。这就是为什么尼古丁膏不会让人上瘾,而含有相同数量可卡因的香烟却让人不可自拔。
大卫.普雷在秘鲁也发现了同样的特点。他首先注意到古柯叶子嚼食者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血浆里的可卡因水平高得惊人——当然与美国用鼻子吸食可卡因的瘾君子的血浆水平记录一样高。那为什么秘鲁人嚼古柯叶子的时候并没有欣快感呢?他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来比较嚼食,用鼻子吸食和抽同等数量的可卡因会有什么样不同的效果。实验结果如他所料:
快感与血浆药物浓度改变的速度而不是血浆药物浓度的绝对数值有关。如果你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凭直觉就可以明白这一点。如果你想开怀畅饮,就不会整个夜晚都只喝上几杯啤酒。只要灌下两杯龙舌兰酒,你马上就会飘飘然起来。两倍龙舌兰酒里的酒精含量可能不比那些啤酒的酒精含量高,但是你可以在很短很短的时间里吸收掉它,从而获得这种飘飘欲仙的快感。再来看看娱乐毒品,由于它们被提炼得越来越纯,摄入人体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而产生的快感也越来越强烈,带来的伤害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