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第4/6页)

於是,禮部擬呈紀太后之父的封號為「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慶元伯,謚端僖;后母為伯夫人」,特發部帑,立廟廣西省城,由地方官歲時致祭。皇帝批示:「如擬辦理。」

皇帝的哀思,似乎有了寄託,其實恰好相反。「一直在訪求,就一直有希望。」他對懷恩說,「加封立廟這一來,無異自己斬絕希望,即令有人能訪到太后的親族,亦不敢輕易上聞了。」

一連個把月,皇帝鬱鬱寡歡,仿佛一輩子不曾笑過似的。從周太后以下,無不憂心忡忡,因為皇帝的體氣嫌弱,積憂必然致疾,尤其是太皇太后,為此愁得食不甘味、寢不安枕。只有吳廢后胸有成竹,很能沉得住氣,一天喜孜孜地從皇后的坤寧宮到太皇太后的仁壽宮,請安既畢,從容說道:「心病還須心藥醫,皇帝心裏有個痞塊,如今有個消散的法子。」接下來密密陳奏,太皇太后不斷點頭稱善,緊蹙多時的眉頭,居然舒展了。

※※※

「那天太娘娘看到禮部所進致祭慶元伯廟的哀冊,內中有兩句:『覩漢家老母之門,增宋室仁宗之痛』,不知道這兩個典故。」吳廢后說,「我倒聽鐘鼓司的太監錢海的彈詞,唱過這兩段故事,太娘娘亦很想聽一聽,不知道萬歲的意思怎麼樣?」

聽她提到哀冊中的這兩句,皇帝便已泫然欲涕,實在怕聽傷心之事。但皇帝對祖母極其孝順,所以一口答應:「那就傳錢海來唱好了。」

「這樣吧,」吳廢后說,「明天中午我來做個東,專請太娘娘到南臺去賞荷聽曲,請王老娘娘。還有你、皇后作陪,如何?」

「是。」

「你想吃點甚麼?」

皇帝沉吟了一會答說:「一時想不起來。天熱,總之以清淡為主。」

「好!那就說定了,你可別不來!」

「有太娘娘、老娘娘在,我怎麼會不來?」

※※※

南臺一名趯臺,在西苑南海,仿佛一座水榭,但占地極廣,林木茂密,奇石森聳,高樹鳴蟬,荷香陣陣,是個避暑的好地方。未至午刻,王太后、邵太妃及皇帝陪侍太皇太后到了。皇后沒有來,據說身子不爽。太皇太后體恤孫婦,關照不必侍宴。

南臺的正殿叫昭和殿,前面有座極大的亭子,題名「澄淵」。宮中妃嬪各有小廚房,吳廢后那個掌廚的太監,手藝出名,精心治了一桌肴饌,裝食盒挑了來,擺設在昭和殿東間。作主人的吳廢后殷殷勸酒,但太皇太后志不在此,淺嘗即止,便即吩咐:「聽彈詞吧!」

錢海師徒獻技之處在澄淵亭,合奏過一套琵琶大曲「十面埋伏」,先說李宸妃與宋仁宗母子的故事。

「倒巧!」太皇太后說,「也是杭州人,封號也是宸妃。」

這是指邵太妃而言,確是巧合。「邵娘娘的福氣,」吳廢后接口,「可比李宸妃好得太多了!」

這句話已經觸動了皇帝的悲緒,及至唱到開棺認母,是劉景成與錢海細心琢磨,「再有新文『換』舊文」,加上一段宋仁宗的追憶,與李宸妃朝夕相見,竟不知她是生母;回想李宸妃看到他時,眉宇間總像有一種無可言喻的哀怨,可知她有子不敢相認,內心是如何在受煎熬。

皇帝聽到這裏,掩面回首,只為有太皇太后在,不敢哭出聲來。大家都是早就經囑咐過的,裝作未見,只有吳廢后命宮女悄悄遞了一方極大的絲巾給他。

這回書說完,進用點心,略事休息。錢海師徒接唱「西漢遺文」中的鈎弋夫人故事,照例先唸定場詩:「漢家武帝大英雄,行事與人總不同。鈎弋生兒十四月,可憐堯母夢成空。」然後表白:「話說漢朝孝武皇帝十七歲即位,在位的四十四年,正逢六十大慶,依舊巡狩天下,孜孜不倦。這年是天漢四年,巡行到河間地方,扈從的方士中,有一個人善於望氣,說此間有一奇女子大貴。武帝命方士訪尋,尋到家姓趙的人家,有個女兒年方十六,生得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卻有一奇。」接下來便唱:「奇的是,生來雙手握雙拳。」

這女子被召至御前,武帝親自去擘她的雙拳,說也奇怪,雙拳即時舒成雙掌。因此得蒙臨幸,號稱「拳夫人」。隨駕到得長安,被安置在鈎弋宮,封為婕妤,但大家都稱她鈎弋夫人,寵冠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