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第4/7页)
哪知他回京以後,竟未能見著懷恩!就這短短二十天以內,宮中起了一陣大風波,懷恩被謫發到鳳陽去守皇陵了。
事起於有一天皇帝帶著繼張敏為乾清宮太監的韋興及萬妃的心腹梁芳,巡視後宮庫藏,發現歷朝蓄積的黃金七窖,盡皆空空如也,不由得大吃一驚。
「金子都到哪裏去了呢?」
韋興不敢作聲,梁芳硬著頭皮答說:「建大永昌寺、顯露宮,還有許多祠廟,為萬歲爺祈求萬年之福,都是奉萬娘娘之命取用的。」
皇帝好半天作聲不得,最後嘆口氣說:「我不來責備你們,只怕後人不會像我這麼好說話。」
「後人」是誰?自然是指年已十六的太子。一旦接位,清算老賬,必死無疑。於是梁芳密訴於萬貴妃,那一番危言聳聽,連萬貴妃亦不免悚然心驚。
「為今之計,只有請萬歲爺廢了太子,才能永絕後患。」
「改立誰呢?」
「自然是皇四子。」
原來從柏賢妃所生的悼榮太子夭折後,皇嗣久虛,當時的大學士彭時與同僚合詞上奏,說俗諺謂「子出多母」,如今後宮嬪嬙眾多,而維熊無兆,一定是皇帝愛有所專,而專寵者已過生育之期的緣故。
這明明是針對萬貴妃而發,她為了洗刷善妒的名聲,下令選取民間美女,充實後宮。
結果訪到杭州鎮守太監,帶回一個十五歲的小姑娘,姓邵,浙江杭州府昌化縣人。昌化是個斗大山城,荒僻小縣,但卻如苧蘿村出西施一樣,這姓邵的小姑娘天生麗質、姿容絕世,以家貧之故,為她的父親邵林,賣了給杭州鎮守太監,本意獻給貴人,不道竟得人宮。
皇帝一見心醉,封為宸妃,住在西六宮的未央宮,十分得寵。成化十二年,也就是太子自安樂堂現身的第二年,生下一子,起名祐杬,排名第四,這年恰好十歲,聰明知禮,深得皇帝的鍾愛。
計議已定,萬貴妃又跟皇帝談廢立之事。過去談論,她總是形容太子的短處,這回直截了當地談她的心事。
「他十歲不到,就疑心我會毒死他,對我有不解之仇。有一天他接了位,我一定會遭毒手。萬歲爺如果不廢了他,乾脆給我一包毒藥。其實,」萬貴妃從鏡箱中取出一包紅砒,「我已經預備下了。」
皇帝繼承先帝重感情的天性,但遠不如先帝的英明果斷,而況兩歲相伴到今,又以死相脅,所以皇帝辨亦不辨,便將懷恩找了來,命他草擬廢太子的手詔。
「奴才不敢奉詔。」
皇帝勃然大怒,拍著桌子說:「你就是處處要跟我作對。」
「奴才死罪。」懷恩跪下來說,「太子十六歲了,溫良恭儉,毫無失德。萬歲爺輕言廢立,必將動搖國本。請萬歲爺想一想景泰年間的事,就知道了。」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彼一時也,猶有可說,景泰爺想將大位傳子,人之常情。如今都是萬歲爺的骨血,俗語道得是『手心也是肉,手背也是肉』,萬歲爺不能偏心。」
皇帝又發怒了,戟指說道:「就算我偏心,怎麼樣?」
「只恐朝臣不允。」
「萬安、劉吉他們敢怎麼樣?」
「是,如今外面有兩句口號:『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大臣或者不敢講話,不過,不怕死的言官還是多得很。」
這使得皇帝想到景泰六年八月,御史鍾同,為當時改封沂王的他,力爭恢復儲位,而活活被打死在巨杖之下的往事。天下是你們朱家的天下,誰當皇帝,誰當太子,是你們朱家的家務,外人談論,進而力爭,管閒事管得奮不顧身,未免太傻。但言官中就有這種不怕死的傻子,又奈其何?
轉念到此,不由得嘆了口無聲的氣。「好吧!」皇帝揮揮手命懷恩退下,「再說吧!」
這是暫時擱置,並不表示皇帝的心意已經改變。而且不斷接到報告,萬貴妃成天哭鬧,皇帝感受到的壓力甚重,懷恩在想,只要他掌司禮監,拚死也要保護太子。但如皇帝使出釜底抽薪的手段,先撤換他的差使,另外派人掌司禮監,那時有力使不上,這就滿盤皆輸了。
連朝苦思,計無所出,忽然想到吳廢后,這是個為這件事可以談心腹話的人。他決定到玉熙宮走一趟。
他跟吳廢后有七八年未見面了,但容顏如昔,不由得就說了句,「吳娘娘一點都不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