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敢忆衡阳(1944年4月~1944年12月)(第25/74页)

这是两个除了打仗、拼杀鬼子外,什么都不会的人。

这一天晚上,方先觉给葛先才打电话,询问曾京第28团的情况。

葛先才说:“还没有使用,但已经给了该团任务……”

方先觉立即吼道:“我曾告诉过你,使用师预备队,须得我的许可,你为什么擅自使用?!”

葛先才跟方先觉私交很深,当初在第3师时,方先觉做营长,葛先才做副营长;方先觉做团长,葛先才做副团长,是一路的搭档。这时候,葛先才也火了:“我话还没说完!军长你知道我给了他们什么任务?再者说,任务跟使用有区别啊。预备队就是为增援应变设立的,这一仗我有我的打法,处处向你军长请示,要我这师长干什么?”

然后葛先才把电话挂了。

随后电话铃一直在响,但葛先才就是不接。

没多久,军参谋长孙鸣玉跑到五显庙,见到葛先才说:“先才兄!军长是跟你十几年生死与共的老搭档,还争什么意气,又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军长叫我来转达他的意思,叫你别动肝火!”

葛先才说:“谁先发脾气,军长自己知道。我只是气他,事情没弄清楚就滥发脾气。总之,军长没错,我也没错。他是一军之长,想多控制点应变兵力,我理解。但我这阵地上的指挥官,必须完成俩任务:多杀、固守!能达到这俩目的,全赖兵力灵活、迅速、正确地运用。”

葛先才跟孙鸣玉讲,日军火力优,士兵勇,冲锋稳,完全是其平时训练规范的样子。但敌有优势火力,守军有巧妙工事;敌勇我亦勇;而敌之稳,我不及,所以要在“稳”字上动脑筋。要想稳住,关键在于预备队的使用。现在将预备队的九个步兵连,平均分布在各阵地后面,各营之重机枪连、迫击炮排进入主阵地后方之预备阵地。在敌将突破阵地前或突破后,且增援部队尚未赶到时,控置于该地区的预备队连不等命令,即在重火力掩护下自动逆袭,在敌筋疲力尽、毫无防备时一举夺回阵地。等到增援部队到达后,再将阵地完整交还,撤回原地休息整理。

孙鸣玉听完后,说:“我不敢置评,而是上了一课。毕竟是沙场老战将,运用之巧妙,由衷敬佩。我回去报告军长。”

后来回忆到这件事时,葛先才说:“我不在乎这些表面虚荣,自信能对上负责对下负责,而上上下下却不要向我无理啰唆。平时我很好讲话,上了战场,谁都不能动摇我的决心。该牺牲时,连我在内不惜任何牺牲;不该牺牲时,我的士兵身上的汗毛也不让它牺牲一根。我葛先才再勇,一个人也不能同时使用成千上万件武器,还是有赖于战士们,他们也愿意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支援我的决心。”

孙鸣玉回到中央银行,见方先觉还在生闷气,便把葛先才的话大致复述了一遍。

方先觉说:“这个葛先才!不顶我两句他就不舒服!你现在给他打电话,就说我命令他把预备队用好,如果最后他的阵地出现什么差池,我叫他提头来见!其他没了!”

葛先才接到孙鸣玉的电话,长长地出了口气。刚放下电话,铃声又响起来,是第28团团长曾京。

曾京说:“师长!打到第三天了,那两团伤亡不小,28团还没上。要是这仗打完了,还是没轮到我们上阵地,有失颜面啊!我团在此役中应该死一些人,尤应杀些敌人,才能心安理得。您分配阵地吧!”

葛先才说:“仗打完了?你就等着吧!有你盼不到头的时候。”

葛先才打仗的特点是勇猛而又灵活,在方先觉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把曾京的预备队是分割开的,只给了任务,而没有使用。但随着战事的发展,师的左翼陈德坒第30团伤亡不小,原本就漫长的防线更显空旷,在曾京请战的时候,葛先才趁机调整部署,决定师部不再留预备队,只控制着特务联、工兵连、搜索连和战车防御炮连,三个团的兵力配备在前后两线阵地,但下面的团、营当各留预备队。

调整后,葛先才以曾京第28团接替陈德坒第30团的江西会馆、五桂岭、枫树山、141高地阵地。陈德坒第30团除留周国相第3营扼守机修厂、军舰高地(张家山和枫树山之间)外,其余转到后面的花药山休整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