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济(第8/15页)
这种寻找经济支点的过程如今仍在进行,因为巴西人天性热爱迁移,而外来人口的融入又使得这种倾向愈发强烈。先是非洲移民,继而是欧洲移民,他们不断促进着巴西的扩展,缩小着社会等级间的隔离程度,并将民族精神置于地域差异之上。无论在哪里都常常听说某人来自巴伊亚或南大河,可是如果仔细调查,就会发现他们的父母其实出生于另一个州府。得益于这种混合与迁移,巴西统一的奇迹才能持续到今天。如今,随着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广播报纸作用的日益增加,维持国家的统一也更加容易。尽管西属南美领土面积不及巴西,人口也没有巴西多,却由于各州府的区别统治,分裂成阿根廷、智利、秘鲁与委内瑞拉,它们分别讲着不同的方言,奉行着不同的习俗,拥有着不同的人口构成。而巴西中央政府则从一开始便奠定了统一的基础,因为无论民族还是经济层面,“统一”一旦赢得人心,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
倘若列出宗主国与殖民地、葡萄牙与巴西之间的收支平衡表,就会看到十九世纪初期之前,收支关系一直在不断移动。从1500年到1600年,是巴西在接受葡萄牙的给予;宗主国需要派遣船队、官员、士兵、商品、商人及殖民者,并且那里的白人数量也是殖民地的十倍。1700年左右,收支开始向巴西偏移。到了1800年,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九万一千平方公里的葡萄牙同八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巴西相比,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在巴西,仅仅黑奴的数量就比葡萄牙总人口还多;而在经济层面上,日渐衰落的宗主国更无法同新大陆相比。凭借着国内的黄金钻石,凭借着棉花、烟草与蔗糖,凭借着牲畜、矿石以及丰富的劳动力,巴西的经济不断增长,已经不需要任何援助。母亲已经不再养育儿子,而是由儿子供养母亲。在里斯本地震期间,巴西至少向葡萄牙提供了三百万克鲁萨多用于重建;而葡萄牙的所有富裕人家,若不是在巴西拥有产业,就是同那里的城市港口有贸易往来。对于这小小的卢济塔尼亚故乡而言,巴西就是一个世界。
然而巴西越是强健有力,葡萄牙就越害怕它会变得过于强大而脱离宗主国的保护。巴西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可是葡萄牙却还将它当作小孩,企图控制它的行为,阻止它的独立。那时的美国早已实现了区域自治,巴西却不能生产织物,只能从葡萄牙进口;也不能建造船只,以保证葡萄牙商人的利润。对于学者、技师与实业家来说,在巴西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这里不能印刷书籍,不能出版报纸;随着耶稣会士被驱逐出境,最后一个传播教化的人也离开了。葡萄牙必须遏制巴西的经济独立,切断它同世界市场的联系,使它继续扮演奴隶与殖民地的角色。因此,如果巴西越不独立、不开化、不团结,对葡萄牙而言就越好。所有争取独立的运动都遭到残酷的镇压。葡萄牙驻巴西的军队早已无需抗击外国入侵,因为本土军队会完成这个任务;而葡萄牙军队的真正使命是与殖民地对抗,捍卫国王的经济领地。
然而历史又上演了同样的剧目:谨慎与理智数年不得的目标,依靠暴力便可以一蹴而就。恰恰是欧洲的独裁者拿破仑解放了这个南美国家。凭借着迅捷的法国部队,他迫使葡萄牙国王匆忙离开里斯本,也迫使他第一次来到巴西——这个为他建造了王宫别苑,为他的家族、他的帝国效忠了几百年的地方。对于这个殖民地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到达这里的不是收税官或者警察,而是布拉干萨家族的后代,是国王若昂六世,以及所有的贵族、僧侣与王室成员。
十九世纪,巴西已经不再被看作殖民地。若昂六世不得不承认这个孩子已经长大。是它向自己伸出了援手,安慰了这个不幸的避难者。在“联合王国”的称号之下,巴西开始同葡萄牙分庭抗礼。而在这十二年中,联合王国的首都也从特茹河畔迁到了巴伊亚的瓜纳巴拉。巴西与世界贸易之间的壁垒迅速消除,充斥着特许与禁令的时代也随之终结。自1808年开始,外国船只可以在此停泊交易,而无需向里斯本国库缴税。巴西终于可以自由发言、写作、思考,终于在经济发展之余开始了文明启蒙,而在之前这些都是严令禁止的。在荷兰人的短暂占领之后,巴西第一次迎来了学者、艺术家以及有名望的技师,以便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这里创建了许多全新的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大学、艺术协会以及科技学院。巴西终于能够在全球文化界自由展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