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六十四章 天公无语对枯棋(中)(第6/9页)

大山岩没有半点要和徐一凡死磕,挽回陆军荣誉,为山县等人报仇的意思。战争开始,就是为了结束。大家连这个都不懂,枉为都是明治时代的英雄了。

他看着海天之交,出神半晌,转头过来。那些清军俘虏已经将那战死副将用担架朝下抬了。那副将尸身在担架上犹自不倒,踞坐姿势,虎虎而有生气。

大山岩漫不经心的微微朝那副将尸身点头,转头就教训他那些欢喜得已经按捺不住的幕僚们:“清国人还是有勇敢的……可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战。所以单个人的勇敢,整个军队却脆弱。帝国维新变法数十年,对国民施以教育,更有这么多明治诸贤加以追随,才能有此为陛下,为民族,为国家而奋力厮杀之无敌虎贲。清国人呢?他们有什么?甚至连一个追随的英雄都没有!”

他轻叹一声:“民气军心之发扬,先天无非是形成风潮。有英雄人物引领气运变化,让万众追随。拿破仑是也,我明治诸贤是也。后天无非是施以教育,读书了,明理了,才知道国家是什么,民族是什么……可叹这个掌握东亚命运三千年的国家,值此末世,连一个值得追随,唤起民气的英雄人物都没有!现在东亚气运已经在帝国手中,诸君,努力啊,不要让这气运在我们手中丧失掉!”

老头子絮絮叨叨的大发感慨,那些青年将校哪里听得进去。一个个朝西南方向望去,目光炯炯。

“阁下,我们愿意为帝国战死疆场!趁着这个机会,奉请阁下,命令我等直捣北京!”

先是一个幕僚请愿,接着又是一个,到了最后,干脆七嘴八舌的围着这位看起来心情很好的伯爵大将了。刚才大山岩说的什么,没一个朝心里去。

底下群情激愤,大山岩却只是微笑:“展开部队,向北防御。”

“阁下,北京就在眼前,十天之内,必然可以摸到北京的城门!为什么要向北防御?清国禁卫军纵然是到了辽阳,但是千里往援,已不足为惧!请阁下下令,迅速进发!”

“阁下,禁卫军在侧背形成威胁,为重视起见,可以先击破清国禁卫军。也不过就是三个作战日的扫荡作战,七万清军已经被击破,难道还惧怕这一万清国军么?扫荡清国禁卫军之后,转攻北京,和征清第三军会师北京城下!”

“阁下,请下令吧!”

大山岩微笑着听了一会儿,脸上笑容却越来越僵硬。他突然大喝一声:“混蛋!难道忘记了第三第六师团的命运?难道你们真想造就出来一个清国人的英雄?这个时代,一个英雄就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我只有一个命令,就地展开防御!主力集中,面向辽阳,不得——再强调一次,不得出击!”

大将一发怒,事情就比较大条了。饶是那些少壮军官如何拧得满身是劲,却谁也不敢多说一句,一个个低头行礼,却免不得心里腹诽一两句,这些当初藩士出身的明治功臣,是不是都没锐气了?清国北京在望,不过只剩下一条辽西走廊,如此征清大功,却轻轻放过!

徐一凡,徐一凡又怎么了?

大山岩的好心情不知道怎么就全不见了踪影,板着一张脸就走下山头,走了几步,他突然悚然一惊。

那些少壮军官,根本不知道一场战事的发起就是为了结束。他们想着的就是武勋,就是单场战斗的胜利。要不是他们这些人的主持,这支军队不知道暴走成什么样子……明治初年,贤士何其之多!正是这群英荟萃,才让小小日本,举国一心,走到了现在这步。

……可是清国如此之大,这个民族传承如此之久,就真的没有能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么?

这点念头在他心中一闪而过,顿时就是一身冷汗。他的目光转动,却不是向这个老大帝国中枢北京方向看去,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目光只是缓缓转向北方辽阳方向。

那个千里回师的徐一凡,那个在朝鲜击破了他们数万大军的徐一凡,又会怎么做,大局已定,他难道还能翻过来?

※※※

日本,广岛。

在辽南喜讯传来之后,日本征清大本营就跟炸开了锅似的。大本营内分祀伊势大神宫神社,更是门庭若市,陆海军将官,政府高官纷纷前来,庆贺天助神佑。到了晚上,不轮着值班的参谋,更是在广岛出名的佐伯町青楼一条街置酒高会,欢呼庆祝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