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六十四章 天公无语对枯棋(中)(第5/9页)

大山岩大将正在一群幕僚的簇拥下,志满意得的走上了当初宋庆坐镇的那个山头,这座山头,已经是一片焦黑。坑坑洼洼的都是被炮弹打出来的弹坑。清军日军尸首横七竖八的纠缠在一起。在这里曾经打了一场田庄台之战中最激烈的交手战。宋庆的亲营在这里做后卫战,掩护他们大帅退下战场。山头下面的小树林,已经给双方火力扫荡得光秃秃的只剩下不多的几根外七扭八的树干,在树干上面,挂着的都是人头。当初宋庆亲营在这里,不知道砍了多少逃将的脑袋!

大山岩高一脚低一脚的在满地尸堆上面走着,一个清军军官靠着一块巨石而坐,早已死去多时。他左手腰刀右手六轮手枪,周围地上散乱的都是弹壳。四五个日军尸体围着他,那军官瞪眼张嘴,似乎犹在大呼。大山岩一直走到他的身边,垂顾一阵,弯腰想掰下他手中的手枪,却怎么也取不下来。

“这是勇士,安排厚葬了吧。”他直起身子来淡淡吩咐。正在收拾战场的杂役——不少都是清军俘虏。顿时也过来抬这具尸体。不少人还低低的发出议论。

“这不是宋军门的侄子么?”

“副将衔头,就要记升总兵了,好汉子!”

“比咱们强,打死了也就完了,落在他们手里,天知道会遭什么罪过!”

“有几个宋副将这样的官儿,没人带着咱们打呀!”

大山岩听得懂中文,不过淡淡一笑。几个卫兵挥枪托就要砸,也被大山岩阻止了。他转头向南,正是渤海方向,海水无休止的拍击着海岸,滩涂上面,尸首被海水拍成了线状,随着波涛一起一伏。

东亚大势,就在掌中。此功成于他大山岩。

清国京畿左近,最后可战之兵七万被他摧破,直隶平原已经敞开。日本有没有力量进逼直隶那是另外一回事,关键在于,清国人已经拿不出力量来抵抗了!

禁卫军进迫辽阳的军报他早就知道了。在他看来,也无力回天。只要向北防御,利用辽南的丘陵地带设立防线,挡住他们的进迫就可以了。两万多兵力的征清第二军,集中主力防御,还挡不住一万多兵力的禁卫军么?只要征清第二军摆在辽西走廊的门口,做出进迫京畿的态势,清国朝廷,也只有求和了。

一个建立在已经丧失绝对的统治力量,只能靠着权力平衡操控基础上的政权。是最怕人家将他们最后一条内裤也扒下来,所谓大清,根本承担不起北京城丢掉的任何一点可能。这已经不是咸丰年间了,那时清国还有一点余威可贾。现在若丢掉北京城,整个大清,只有分崩离析的可能!

(多说几句:历史也是如此,1900年前后,慈禧和昏聩的满洲权贵做最后一搏,居然脑子坏掉向十一国宣战。试图利用义和团对洋鬼子来打胜一两仗,恢复中央威权。可以继续操控地方,结果北京城丢掉,慈禧光绪逃西安。最后一条裤衩扒掉,满清所谓中枢威权赤裸裸的坦荡在风中。如果说庚子以前,满清中枢还想垂死挣扎有点作为,什么洋务强兵水师的,还有点老大帝国的样子。庚子之后,就彻底不要脸了。地方也管不动,对洋人也是彻底躺倒挨锤。后来那些年,慈禧是等死,满清也是在等死,只有一些不知死活的所谓贵胄还在扑腾,可是谁又当他们是一回事儿了?就这样情况满清还挨了十一年,只能说革命党人本事太次了一点儿。辛亥一声枪响的由头实在有些哭笑不得,因为各地为保路起事,四川尤甚,都围了成都了。武昌不得不调兵取镇压,武昌空虚,几百人就变了天。为什么要保路呢?盛宣怀要卖铁路筹钱。为什么要筹钱?盛宣怀想张之洞那个大学士的位置。张之洞的条件是他在湖北办工厂欠的几百万亏空要盛宣怀填补,盛宣怀不想掏自己腰包儿,就张罗着卖路拿回扣填亏空。真是一个官场变动的小蝴蝶扇翅膀,就把满清扇垮了,也可见当时大清虚弱到了什么地步。这么个满清,中山先生还要辛辛苦苦十次革命……不加以评论了。——奥斯卡注)

在海的那一头,伊藤阁下策划的山东攻略,也想必顺利吧?

这帝国气运,就在掌中啊……什么时候,就会等到清廷求和的照会?十天?二十天?征清第二军,不会连徐一凡二十天都抵挡不了吧……一层层的防守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