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洛克菲勒家族的浪漫(第2/9页)
10月9日,发生了另一个极其不同,却同样幸运的兼并。小洛克菲勒是其父亲石油财富的唯一继承人。他迎娶了参议员纳尔逊·阿尔德里奇的女儿阿比·格林·阿尔德里奇。婚礼在他岳父的家乡罗德岛沃里克的一个简朴教堂举行。那桩婚姻,使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王朝,与美国参议院公认的共和党掌舵人联姻。戴维·格雷哈姆·菲利普斯是一位以揭发丑闻为生的记者。1906年3月,他在《时尚》杂志发表了《吃里爬外的参议院》一文。如那篇文章所观察:“如此,美国人民的主要剥削者,与为剥削者服务的大阴谋家,通过联姻结成了亲密同盟。”毫无疑问,那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但是,那件事情与本书主题有关:老迈的摩根与年轻的洛克菲勒都酷爱收藏中国瓷器。在他们的鼓动下,1909年,美国国会为了所有收藏家、古董商和博物馆的利益,批准《佩恩-阿尔德里奇关税法》。
纳尔逊·阿尔德里奇把持的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起草了上述法案。从多方面讲,该法案在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同时,取消了超过一百年历史的艺术品的所有关税。批评者反驳说,富人是此类艺术品的主要买家,他们有能力支付关税。共和党参议员亨利·卡伯特·洛基辩解说:“那些艺术品由个人携带入境。在各国历史中最终都进入了博物馆和其他地方。伟大艺术品在博物馆受到保护,使所有公众受益。”参议员本杰明·迪尔曼赞同此法案。他是南卡罗莱纳州民主党的代表。有时,人们称他是平民主义的“草根本杰明”。他对该法案的评论有些令人始料未及:
我曾有机会参观佛罗伦萨、巴黎和伦敦的伟大美术馆……我的亲眼所见,足以使我确信:美国人民有能力鼓励进口一部分那样的艺术杰作。我们可将那些艺术品作为手段,借以提升美国人民的观念,激发他们的艺术天赋……如果你们希望敲打那些百万富翁,那就撤销一些让他们从其他地方捞钱的特权。但是,如果他们希望从国外带入任何物有所值的艺术品,就让他们如愿以偿吧!最后,他们总会死光光。而一座美术馆,将很有可能成为他们收藏遗产的继承者。
情况的确如此。1917年,美国颁布了《岁入法案》,进一步拓宽了流入博物馆捐赠品的范围。该法案规定,对给予非营利性机构的捐赠,免除其依据新实施《联邦所得税法》缴纳的税额。而非营利性机构的运作,“必须以宗教、慈善、科学、文学或教育为目的”。此后,美国的所有博物馆都从此法案中获益。之后,美国又同意在《联邦遗产税法》中免除类似捐赠的税收。无论美国那些明显的激励措施的客观效果如何,对于小洛克菲勒夫妇与纳尔逊·阿尔德里奇参议员之间的家庭联系而言,它们显得极为重要。阿尔德里奇参议员被认为是美国的“国家总经理”(戴维·洛克菲勒用语)或“美国的政治老板”(“丑闻包打听”林肯·斯蒂芬斯用语)。摩根早就明确表示,他的大量艺术品将一直留在欧洲,直到能够免税进入美国港口。当《佩恩-阿尔德里奇关税法》获得通过时,摩根一边邀请美国海关人员对藏品进行检查评估,一边将它们包装好,直接运往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保存。那时,摩根还是该馆的董事会主席。1912年至1913年期间,在著名古董商雅克·塞利格曼的监督下,摩根的351箱免税艺术品运抵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毫无疑问,美国国会批准的减免海关税、减免税收等鼓励政策,变成了一种重要推动力。它使羽翼未丰的美国公共博物馆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提升。
美国国税局仿佛变成了美国艺术博物馆的“保护者”,与其相匹配的一个现象是,美国出现了“美国版美第奇”家族(美第奇为意大利名门望族)。苏珊娜·勒布尔写过有关那个家族王朝及其捐赠活动的著作,书名即是《美国版美第奇》。苏珊娜提醒我们,没有洛克菲勒家族王朝的创造,纽约的城市景观会大不一样,包括曼哈顿闹市区时髦的大通银行大夏、中区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中心、联合国总部大厦、亚洲协会、林肯中心和洛克菲勒大学,继续延伸至上城区的中世纪修道院和河畔教堂等。所有那些建筑,都留下了洛克菲勒家族王朝的烙印。在美国其他地方,洛克菲勒家族帮助创建博物馆的地区包括:加利福尼亚、罗德岛、得克萨斯州、佛蒙特州和弗吉尼亚州(包括使英国殖民时期的都城威廉斯堡重获新生)。在那份清单中,我们还应加入景观大师艺术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的家“奥拉那”。那栋河畔住宅位于哈得孙河谷,令人流连忘返。由于时任州长纳尔逊·阿尔德里奇·洛克菲勒的亲自干预,它得到了完整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