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走投无路(第12/17页)
列奥尼达会上钩吗?身为联军总司令,只能孤注一掷地避免全军覆没,而作为斯巴达国王也曾经发誓不放弃温泉关,他有第三个选择。从前人们相信可以根据牺牲的公羊肠子判断即将发生的灾难,他召集起各个分队泪眼朦胧的领队举行一次会议。除了少数人反对立刻撤军之外,与会的大部分人员在混乱和惊恐的心情中自然赞同马上采取行动。列奥尼达平息了喧哗之后宣布将和自己的亲兵坚守抗敌,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随后积极地命令主力部队尽快撤离,以保存实力伺机再战。固执的铁司佩亚人也拒绝离开岗位;还有底比斯人因为他们的城邦注定要投降,自己除了被消灭别无出路,所以也做出了同样表示。37列奥尼达还命令希洛人留在热门,帮助斯巴达人筹备战斗,或者充当轻装步兵。为他们主子的自由事业而死。总数大约有1500人的守军,用汗津津的手抓着自己的武器,看着清晨第一束阳光照射在自己的脸上,努力不让表情流露出心中的情绪——无论是轻蔑、顺从抑或羡慕——看着自己的战友收拾行囊,开拔向南方撤退。38等撤军的脚步声渐渐消失,飞扬的尘土在清晨的凉意中慢慢落下,这支小小的守军独自留在了这座关隘狭小恶臭的空间中。卡利德罗谟西向的山坡上一片宁静,虽然此刻叙达尔涅斯率领不死战士正在沿着这里下山,但也没有惊动守军,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蛮族正在靠近。同样在西门外也没有任何动静。列奥尼达让自己的士兵“饱餐早饭,因为今夜我们就将在冥界晚餐了”。39
与此同时,在国王的帐篷内,早餐也在进行之中,毫无疑问气氛要更为轻松。其中薛西斯的心情尤为放松:虽然他早上起床之后就在黎明时分向太阳祭酒,希望叙达尔涅斯有机会在他正面发起冲锋之前能够到达关隘。大约到了9点左右的时候,他对将领们点点头,庞大的军队终于开始发动冲锋。他们一步步逼近关口,尸臭、蚊蝇飞舞的嗡嗡声变得越来越重,烈日当头、尘土飞扬;进入热门之后,他们就看到面前堆积如山的死去的战友,有的腹部肿胀、有的被劈成两半、有的被当胸贯穿,各种脏器遍地横流。而敌人们并没有像前两天战斗的时候那样躲在中门的城墙后面,而是列队在开阔地面,这次他们没有分批交替作战,而仅仅列出一支怒气勃发的队伍。有一瞬间,波斯国王的军队被这样一群铜头铁臂的人吓住,甚至开始退缩,军官们挥舞皮鞭驱赶着人们前进。虽然希腊的宣传常常对敌人极尽轻蔑描写之能事,但实际上也没有太多值得怀疑的地方。波斯指挥官在衡量了对手的数量之后,认为人数可以产生更大的作用,决定发起最后的进攻;至少在战场上,大批未经训练的新兵的作用,只不过是为了用来消耗希腊士兵的长矛。这些倒霉的新兵,陷入己方军事策略和希腊方面可怕的铜墙铁壁之间,毫无选择只能迎着头皮向前冲。他们不是死在盾墙上,就是溺毙在浅滩里,成百上千的人不断战死,慢慢地,希腊人的长矛也逐渐变成了碎片。
大约在所有的长矛都被折断之后,波斯的精英部队终于出场开始杀戮。完全像《伊利亚特》描写的那样,这场战争后来变成了勇者之间的战斗,“喊杀声和胜利的欢呼声混在一起”。40大流士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兄弟战死了,列奥尼达本人也战死了。一切完全像荷马史诗中描写的一样,这场殊死战斗在国王的尸体上继续着,斯巴达人用尽一切办法才将国王的尸体拖到一处暂时安全的地方。但是很快,他们身后热门东侧出口外山坡上树丛中闪现出刀光剑影:不死战士赶到了。现在希腊人陷入四面包围之中,幸存者退守到中门浅滩中的一处小丘上。虽然底比斯人已经逃离部队试图爬上山崖,但斯巴达人和铁司佩亚人仍然坚守阵地。这些人一个个被扎成了马蜂窝,血肉模糊地死在了最后。他们手中的宝剑折断,就用剑柄当武器,甚至用牙齿、拳头和指甲攻击敌人。直到最后一个斯巴达人和铁司佩亚人死去,大地浸满了鲜血,尸体堆积如山,战斗才最后结束,国王终于通过了这里。
薛西斯本人中午的时候进入热门,一方面为波斯的旗帜终于飘扬在战场上空而高兴,另一方面则为战斗的惨烈而难过。国王责任之一,就是安顿这些为他的事业而牺牲的人,他下令挖掘壕沟,将自己的士兵尸体掩埋在其中,并虔诚地覆盖上树叶和尘土。而希腊人的尸体则弃置一旁任由腐烂,少数底比斯人不愿被杀而放下武器投降,他们被锁起来,打上奴隶的烙印。此时他没有心情显示宽宏大量,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虽然经过两天半的战斗,获得了歼灭性的辉煌成绩,并攻破了希腊人固若金汤的防御,但是绝不应该让这么多的守军逃脱毁灭的命运。而第二天下午的报告,又增添了他的小烦恼,据悉,希腊舰队突然在夜间潜逃到安全水域,成功撤离。早上波斯舰队渡海来到阿特弥西乌姆,除了一堆堆仍在冒烟的营火灰烬和啃得干干净净的牛骨头之外,没有发现任何敌人的踪迹。希腊人从陆地和海上都耻辱地逃走了——但看起来他们决心继续坚持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