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长期和平的影响(第6/7页)
在近40年的和平之后,圣城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又成为战争的导火索,这一次,交战一方是俄国,另一方是英、法、土耳其三国。后者已经做出了进攻俄国的决定,海军参战已是必然。英国的强制征兵制度从来没有被废止过,但是自从1815年最后一次强制征兵之后,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航海条例》已经不再适用新的时代,而你要是以为英国船上的船员都是英国人,也是大错特错,公民自由的观念现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如果是英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了直接威胁,那么强制征兵尚有可能执行,但是这一场战争远在他乡进行,还要与世界上海军力量第二强的法国联手。皇家海军船坞的装配工已经组织了一小队预备军,港口戍卫队则由退伍的海军军人充任。
虽然这个国家对战争热情不减,但是要征召足够多支援波罗的海和黑海两地的远征军,依然困难重重。被逼无奈的海军在征兵中饥不择食,“甚至(招募)屠夫家的孩子、挖土工、马车夫等——这些人完全达不到护卫的标准”。在外执行任务的战船在国外各港口间来回游弋;英国也在瑞典和挪威征召海员,但是两国的敌对由来已久,“不可能被安置在同一艘船上”。有一艘应该搭载850人的船甚至在只有8名健全水手的情况下就起航了。正如一位船主所言:“老天爷,你是有多厚爱大英舰队,才让全世界再次整装起来与我们为敌?”15
蒸汽机
1712年,托马斯·纽科门(ThomasNewcome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大气式蒸汽机:蒸汽引入汽缸,与汽缸中的冷水相遇后,蒸汽凝结造成真空,并将活塞推下。1769年,瓦特发明了分离式冷凝器。该蒸汽机可将冷凝后的蒸汽引入汽缸外的冷凝器,避免了汽缸在一冷一热过程中消耗热量,热效率也因此提高了两倍。伴随着新式装置的发明,汽缸内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变为轮轴的旋转运动并推动船桨,这也使得蒸汽机运用在轮船上成为可能。早期的蒸汽轮船的成功案例包括罗伯特·富尔顿(RobertFulton)发明的“克莱蒙特”号(Clermont),在哈德逊河上试航成功;亨利·贝尔(HenryBell)的“彗星”号(Comet),于1812年在克莱德河上试航成功。
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蒸汽机都被用作航海的辅助器。对于设计者来说,最主要的难题在于如何将蒸汽机置于轮船有限的空间内,轮船上有尖塔、横梁和侧栏。使用高压蒸汽将更为高效,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大多数蒸汽在仅有的汽缸内被浪费掉。解决办法是在第二个汽缸内以低压循环利用蒸汽,于是在1872年,第一台用于战船的复合式蒸汽机问世。紧接着,三胀式蒸汽机也相继问世,第三个气缸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效能,也使得远洋航行更为可行。
新升级的蒸汽机使用了压强更大的蒸汽,因此,轮轴的旋转比活塞的往复运动产生更多的效能。汽轮机占用更少的轮船空间,推动行船速度加快,并且占用较少的活动部件,所需的维护也更为简单。
三胀式蒸汽机。(康威)
汽轮机由一系列转动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在一个长长的管子内,管子装有无数个桨叶。蒸汽由一端进入,推动汽轮机桨叶转动。通常,汽轮机产生的速度对于海上实际航行来说过快,因此就需要一组齿轮装置来减速。大多数航船为了倒行都备有独立的小发动机。
善变的查尔斯·纳皮尔(CharlesNapier)率海军坐镇波罗的海,但是英国海军的重心还是在克里米亚半岛,三国决定通过摧毁俄国在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军基地来削弱俄国。俄国的海军并不强大,英法联军的舰队毫不费力就将军队护送至土耳其,由此进入克里米亚。在上将埃德蒙·莱恩斯(EdmundLyons)的首肯下,军队登陆半岛。1854年9月14日凌晨两点,法军旗舰打响了第一炮,英国盟军随之呼应。357艘帆船运载的2.6万名英国士兵顺利登岸。等到所有部队登陆完成,又耗时3日。部队向南行进,血战后渡过阿尔马河(RiverAlma)。部队决定不从北方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而是绕过城市,从南边建立攻击据点;城市北部一直保持开放的状态,所以严格说来,联军并没有真正占领该城。巴拉克拉瓦(Balaclava)一处小港成了联军的物资供给地。1854年10月,俄国反攻,联军为了保卫这一供给地,与俄军大战。战斗中,英国士兵确实如电影《红色警戒线》中那般英勇,其军官也如《英烈传》中描述的那样迂腐蠢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