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危机和兵变(第2/5页)

最初,英国皇家海军的任务非常简单。由于原先法国海军的军官多是保王党,在革命中不是逃窜在外就是被捕、处决,剩下的低级士官和商船船长就难成气候了。革命中,起义遍布全国,土伦也发生起义,偌大的海军基地就落入了联军之手。但是联军之间合作不当,而革命军的首领拿破仑·波拿巴年轻有为,战术超群,打得联军节节败退。从土伦撤军时,英军也没能抓住机会摧毁港口内的所有法军船只。科西嘉(Corsica)被法军占领历史尚短,不过几十年,当地人民也加入了起义的行列,英军抓住了这次机遇,与民粹主义者帕斯夸里·保利(PasqualePaoli)合作,一路向北攻下了3个法军据点,才夺取了该岛的控制权。他们需要攻下莫尔泰拉塔(MortellaTower)才能直取圣弗洛朗(St.Florent),为此,英军损失了众多船只,士兵伤亡也颇为惨重。巴斯蒂亚(Bastia)是被围攻下来的;而在攻打卡尔维(Calvi)时,年轻的纳尔逊上校被击中右眼,从此右眼失明。到此为止,阿雅克肖(Ajaccio)已有两个港口可供英军使用,但是没有当地民众的支持,占领注定是要被颠覆的。对科西嘉人来说,赶走法军意味着民族就此得到了解放,而英国却想要像统治爱尔兰一样控制科西嘉。正由于双方观点迥异,英军于1796年撤离科西嘉。

在法属大西洋沿岸,英国海军也支持了一些更加不成气候的起义军,并封锁了法军港口。1794年,一支英军舰队受命出航,企图阻止法国舰队从美国运送粮食返回法国。大革命中的法国粮食紧缺,正等待来自远方的救援。英军于大西洋外400英里处拦截了这支护送队,这是那个时代唯一一场远离陆地的海战。两军交火,英国大胜,俘获法船6艘。英国人骄傲地将这场战斗命名为“光荣的六月一日”。但是法国的运粮队还是逃开了,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法军才是胜者。英军重又开始封锁布雷斯特周边的海域,豪伊勋爵采用一种相对“开放”的封锁方式,英国的舰队大部分停靠在托贝(Torbay)或是索伦特,但是护航舰就在法国港口外徘徊,一旦有船逃离封锁,就紧追而上,同时通知主舰队。

小威廉·皮特。他在议会以雄辩著称,是一位伟大的财政大臣。但是他对大革命中的法国开战的政策,并不为历史学家称道。(康威)

首相小皮特以其和平政策留名于史册,但却不擅长抓住良机,在进攻方面也难有嘉言。依之前的战争来看,那些富饶的舒格岛理应由“拥有最强大海军的国家占领”,所以,小皮特在西印度群岛大量驻军。因为圣多明戈岛(St.Domingue,日后的海地)在杜桑·卢维杜尔(ToussaintL’Ouverture)的领导下,爆发奴隶起义,英军占领舒格岛并未花费大力气。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英国人自己也未尝善待奴隶,而且占领之后也没能好好经营,收获并不如预期。虽然如此,英国还是在该地派遣大规模的海军,也确实夺取了不少岛屿。值得质疑的是,英国这种以经济支撑军事的国家真的能战胜革命中的法国吗?

1795年,威廉·霍瑟姆(WilliamHotham)上将率领的舰队在地中海与敌军两次交火,未分胜负。次年,约翰·杰维斯(JohnJervis)爵士成为该舰队指挥。此人性格专横,极为重视海军的义务和纪律。与此同时,拿破仑·波拿巴成了法国陆军在意大利的总指挥,骁勇善战,势如破竹。当西班牙在1796年对英国宣战时,杰维斯决定完全撤离地中海,转而让自己的大部队去看守位于加的斯的西班牙海军主力。1797年2月14日,一支西班牙舰队保护一支护航队离开圣文森特角(CapeofSt.Vincent),两军交火,杰维斯大胜。虽然最初杰维斯反应迟钝,但幸得纳尔逊准将在命令下达前就驶出阵列,提前行动,若非如此,这支西班牙的舰队定能逃走。结果,英军俘获西班牙4艘战列舰,其中2艘吨位巨大——在陆战频频失利的情况下,这样的胜利对于英国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也正因为这场战斗,凯旋后的杰维斯被封为圣文森特伯爵。

封锁政策的影响之一就是在这数周内,水手纷纷失业,无所事事。皇家海军的历史上,兵变之事多不胜数,但多发生在船只停泊靠岸之后。而1789年“赏金”号(Bounty)上发生的事却是个例外,船长也因此事遭到免职的处罚。在那个年代,海员在出海执行海外任务之前,一般会事先拿到报酬,若非如此,他们常常拒绝升锚起航。由此产生的小规模冲突很少会被上报,烦扰上层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