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个人的江湖(第4/5页)
司马懿由此死里逃生。一场已然打得不尴不尬的战争最后不尴不尬地结束了。诸葛亮回成都养病,司马懿则惊魂未定地回朝,带着对自己人生的暧昧评价,心情复杂地回到魏国。
不过在心里,司马懿还是不认输的。是他输给了诸葛亮吗?
错!是张郃。
司马懿如是给这场战争定性。
只有脂肪
建兴八年的秋天,魏蜀间的新一轮战争又开始了。
因为诸葛亮的病已经好了,也因为曹真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曹真以前输给诸葛亮的时候,很是郁闷了一阵子,后来看见司马懿灰溜溜地回来,便不郁闷了。
的确,世上事就怕比较。一个人输确实无地自容,两个人输那就有伴了,可以互相安慰或者说寄托。
所以在建兴八年的秋天,曹真主动请缨,要打一场翻身仗。
司马懿也表达了参战的决心。在司马懿心里,他不仅是跟诸葛亮较量,也是跟曹真较量——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战场上见。
但是战场上见不到一个人。
因为下雨了。绵绵秋雨,一下就是一个月。
这不是个战争的季节,而是个寂寞的季节。
魏蜀两军再次相望于江湖。
司马懿便要撤军。曹真却以为,撤无可撤。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进去容易撤出来难。关于这一点,曹真深有体会。
司马懿也深有体会。但他不相信,世界上没有撤不出来的部队。只要准备好后路,设下埋伏,再大的队伍也能撤出来。
事无预不立啊。
便将魏军大部队前队作后队,后队作前队,徐徐而退。同时埋下两军断后,欢迎蜀军来追。
诸葛亮没有下令追击。
诸葛亮总是这样,在该追的时候追,不该追的时候不追。永远知进退、明尺度。这是聪明人的做法。
所以他是诸葛亮。古今一人诸葛亮。
但世事的遗憾也正在这里。古今一人诸葛亮,说明诸葛亮只有一人,其他人都不是诸葛亮。
包括魏延。
也包括陈式。
他们是想追的。
虽然诸葛亮严令不许追击,他们却藐视了这道命令。
陈式给出的理由是诸葛亮用兵太多疑。如果事事料中,就不会有街亭之失。
魏延给出的理由是诸葛亮不能从善如流,死钻牛角尖要出祁山而战,却不听他的计谋,致使今日毫无战果。
所以为了扩大战果,两个人追了。
追击的结果是带去的五千蜀兵只剩得四五百人马回来,还是带伤的——果然中了司马懿的埋伏。
追击的另一个结果是陈式死了。
没有死在魏军的刀下,而是死在诸葛亮的刀下。诸葛亮以他的决绝行动告诉魏延以及其他敢自作主张的人——在战场上,真正的脑袋只有一个。脑袋越多越坏事。
什么叫军纪——军纪就是执行,没有任何借口。
曹真卧床不起。
他又生病了。被诸葛亮打出病来的。
在曹真和司马懿这两个对手之间,诸葛亮选择了曹真。
柿子要拣软的捏。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成立。虽然和诸葛亮相比,司马懿也是个弱者。
诸葛亮命令马忠、张翼军和马岱、王平军会合后,共劫曹真营寨。曹真却不信蜀兵会来。
他不像司马懿那样精明,更别提有什么聪明。
他有的只是自信。
嫉妒。
猜疑。
争功。
还有固执。
他实在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连曹真这个名字都没有一点出人意料之处,却处处以精英人士自居,甚至以伟人自居。
喜欢装病。喜欢炫耀。还喜欢在马上摆pose,时不时念两句“我走的是路吗?不,我走的是寂寞”之类的诗,以示孤独。
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但终究腹内空空。
所以失败是必然的,也是经常的。
由此他怀才不遇。在怀才不遇中等待机会,在抓住机会后再次怀才不遇。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以为自己肚里有才,其实只有脂肪。
这一次的情形也是如此。他为了争功,与司马懿打赌,认为诸葛亮不会从两谷而来抢夺祁山。曹真开出的赌注是天子所赐玉带一条、御马一匹。司马懿的赌注是他要是输了,则面涂红粉,身穿女衣,来营中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