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证书还是合同书(第5/6页)

离开了,再回去就很难

事实上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见面。刘备太仪表堂堂了。虽然早年卖过草鞋,中年又四处奔波,可他这个人看着不显老。

因为心中有信念。一个心中有信念的人是不会老的——信念就是生命力,支撑着容颜红光焕发。所以刘备的仪表堂堂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一个帅哥,中老年帅哥,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中老年帅哥。也是个有定力的中老年帅哥。

吴国太看中的是刘备的定力。帅哥她见得多了,却大多轻浮。的确,男人一帅容易飘飘然,刘备却不是这样,帅得从容,帅得淡定,帅得让人放心。

与此同时,乔国老对刘备的评价也很高。他是这样说的:“玄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更兼仁德布于天下:国太得此佳婿,真可庆也!”

于是一锤定音,吴国太当众宣布:这刘备,我要了,不,我代我女儿要了。你们听着,以后谁敢欺负他就是欺负我老太婆,就是欺负我东吴!都听清楚了没有啊?!

痛苦的人儿年年有,最痛苦的只有一个。孙权。

因为刘备成了他妹夫。他找人将周瑜狠狠地骂了一顿,抒发了一个替罪羊的苦闷与委屈。

不错,原来是打算把刘备找来当替罪羊或者说冤大头的,却没想到自己竟然变成这样的人物。孙权以为,一切都是周瑜的错——出什么馊主意啊,要不回荆州也别拿我妹妹当牺牲品啊。再说刘备这个妹夫吧,老年斑都快出来了,有这么当妹夫的吗?!

周瑜无动于衷。在被孙权臭骂一顿之后无动于衷。

不是他脸皮厚,而是他觉得,自己的计谋并没有失败。刘备来了,刘备当上孙权妹夫了,这能算失败吗?错!这是成功,或者说正在走向成功。唯一与既定剧情不符的是——刘备这个孙权的假妹夫成了真妹夫了。

周瑜以为,这是好事。因为世界上的事,弄假成真才好办。假了不好办,假东西总有破绽,一旦成真那就好办了,那就名正言顺了。

周瑜回信建议孙权,让刘备这个真妹夫好好做下去吧。一定要让他尽享荣华富贵,在温柔乡里不能自拔。

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乐不思蜀,忘掉荆州。

孙权笑了。接到周瑜的信之后笑了。

他突然觉得,人世间的事,处处有意外,却处处有伏笔。意外就是伏笔,伏笔就是意外,有时一件事情貌似绝望了,却是希望的开始。

一切不要轻言放弃,也不要轻言失败。因为还有未来。

孙权决定给刘备未来,温柔乡里的未来。他大兴土木工程,广栽花木,又增女乐数十余人,并送金玉锦绮好玩之物,以娱刘备耳目,以丧刘备心志。一切做得有条不紊,却是充满心机和杀机。

刘备果然乐不思蜀了。

事实上这是人性的弱点,没有人可以超越,哪怕是大英雄。其实,从另一方面说,越是英雄,身上的柔软之处越多——英雄难过美人关,没有英雄不怜香惜玉。

赵云着急了。在刘备被声色所迷,全然不想回荆州之后。他打开了诸葛亮给他的第二个锦囊,以求解决之道。

赵云看了,然后就被深深地震惊。

诸葛亮太料事如神了。在第二个锦囊中,诸葛亮不仅准确地猜到了刘备将入赘东吴,还猜到他一定会坠入温柔乡。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了解,可以达到如此细致入微的地步,真可谓步步惊心。更让赵云惊心的是,诸葛亮不仅在此间提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是个猛回头、警世钟的办法,玩的就是当头棒喝。赵云相信,刘备一定会回头是岸的,只要他心中还有理想。

刘备得到了一个惊天的消息。消息是赵云告诉他的。赵云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今天早上孔明派人来报,说曹操要报赤壁战败之恨,起精兵五十万,杀奔荆州而来,形势已是万分危急,请主公速回。

刘备看上去六神无主,一时间不知道做何反应。

温柔乡里岁月长啊。这半年多来,天天在红粉间穿梭,早已忘记荆州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了。家在何处?是东吴,还是荆州?

突然间便惊醒了过来。人世间的很多事真是经不起拷问。比如“家在何处”这个问题——一个人心中有信仰,家其实就在心里;心中没有信仰,四处漂泊,家就在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