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证书还是合同书(第4/6页)

政治是肮脏的,政治婚姻尤其肮脏。因为它所牺牲的不仅是爱情,还有土地、城池乃至芸芸众生的身家性命。

百年好合的背后就是刀光剑影啊,刘备面对吕范笑吟吟的一张脸,后背顿生寒意。

诸葛亮却劝他,闭着眼睛大胆往前走,前方一路平坦。

诸葛亮总是这样,视畏途为平地,举重若轻。

就这么着,在建安十四年冬十月的某一个清晨,刘备出发了。目的地是南徐。跟他一起出发的有赵云。当然赵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后,站着五百个以提亲团身份出场的士兵;而在他身上,还有更加贵重的东西。

锦囊。诸葛亮写给他的三个锦囊。

锦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交代,体现了高智商者对世事未卜先知的一种猜测。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猜测是不会出差错的,因为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毫无疑问会构成对高智商者的反讽。

特别是这一回,写锦囊的人是诸葛亮。

所以赵云看上去气定神闲。赵云担一个勇字,诸葛亮担一个智字,两者结合在一起,世事应当可以迎刃而解。

刘备却一直忐忑不安,尤其是踏上南徐的土地之后,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赵云知道。或者说诸葛亮的锦囊告诉他接下来该怎么做。

见乔国老。第一个锦囊上只有这区区四个字。

赵云不知道这四个字会给刘备带来什么,因为锦囊里头没有做更多的交代——这也是锦囊这种中国式智慧的一个特点:不多说一个字,唯恐泄露天机。

乔国老是二乔的老爹。在南徐已经活了很多年,活得那叫一个滋润。当然乔国老活得如此滋润跟两大因素有关:一是他是二乔的老爹,二乔又嫁得好,他也跟着滋润起来;二是乔国老喜欢串门,没事不偷着乐,而是找人分享,所谓独乐不如众乐,乔国老的心态是开放与包容的,很年轻。

这一次,他就找吴国太分享欢乐去了,因为赵云拉着刘备前来拜见他,告知了大家马上要成亲家的事。乔国老一想,这好事啊,独乐不如众乐,跟吴国太贺喜去。

吴国太看上去却没有一丝喜意。她生气了。生孙权的气。

这女儿要出嫁,自己竟一无所知——孙权,你也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吧?

孙权只得如实相告,说老妈啊,这不是爱情,而是阴谋;不是婚姻,而是陷阱。准确地说是周瑜之计,因为要取荆州,所以才把刘备骗来拘禁在此,要他拿荆州来换。如果不从,就斩了他。这是计策啊老妈,不是嫁我妹妹。

吴国太一听这话,更生气了。刚才是气孙权不孝,现在则气他没脑:周瑜之计?你就这么相信他周瑜之计啊?这周瑜做了六郡八十一州的大都督,竟然想不出一条计策去取荆州,反而打我女儿的主意,使上美人计!这天杀的,真要杀了刘备的话,我女儿就是望门寡了,以后还怎么再提亲?周瑜他误了我女儿一世啊!你这做哥哥的,脑子进水了,这么相信周瑜,相信他这条毒计!苍天啊……

吴国太晕倒了。乔国老在旁边听了,也是义愤填膺,仗着自己是孙权老丈人的身份,他也斗胆上前教训了两句。乔国老说:若是用此计得了荆州,也会被天下人耻笑。毕竟你妹妹的名誉受损了啊!

孙权默然无语。他这时像是突然明白,原来人世间的任何计谋,都暗藏杀机,一不留神就能伤了出招者。

只是如何收场?他无计可施。乔国老趁机劝他:刘皇叔乃汉室宗亲,事已如此,不如就真招他为婿,成了这门好事,免得令妹出丑。

孙权一听,也几乎晕倒。这叫什么事啊,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成股东。他倒好,找了刘备真做自己妹妹的老公,这下弄假成真了。

要命的是,刘备的年龄也太大了。都快五十的人了,这哪是找妹夫,差不多是找继父啊。这门亲事真要成了,孙权难以想象刘备如何称呼他妈。是叫丈母娘还是叫丈母姐?

乔国老却认为年龄不是问题,身份才是问题。刘皇叔是当世豪杰,如果真招了这个女婿,也不会辱没了令妹啊。乔国老对孙权循循善诱。

孙权对这个皇叔妹夫不以为然。他实在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最后还是吴国太发话一锤定音,说我不认得这个刘皇叔。皇叔也是人啊,也要我认可才行。我是找女婿,不是找什么皇叔。这样,明日就约刘备在甘露寺见面。如不中我意,权儿,那你们如何做事我就不管了;如中我的意,我就把女儿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