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有条件 好商量(第5/6页)
那些传奇
但关羽到底还是走了。
他给曹操留了一张便条,告诉他人生很多时候相聚是为了再见,就像他和他。这是为了告别的聚会,但自己似乎没有遗憾。
斩颜良诛文丑是关羽对曹操的报恩,所以关羽走得心安理得。
曹操不心安理得。关羽的出走让他心情复杂:这个人,到底还是留不住。
将军蔡阳建议追上去杀了他,程昱也说,关羽不辞而别,很不给丞相面子,再说他此行投奔刘备而去,今后必定会报效袁绍,这是与虎添翼之举啊……
但曹操还是不敢。
曹操沉吟半晌,说了这样一句话:“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
没有人知道曹操如此这般的夸奖是不是出于真心,曹操自己知道,但是一般人,曹操不告诉他答案。
曹操接下来做了这样一个举动:追上关羽,大张旗鼓地为他送行,以使其欠他一个人情。
这是一个性命攸关的人情。很多年后,在华容道,生死悬于一线的曹操终于明白这个人情的巨大价值。但此时,他只有一个朦朦胧胧的认识:在这个世界上,人情是债。
是债就要还。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
关羽领了这个人情。
在这个乱世的半道上。
两个马上的男人各怀心思演一场貌似与恩情有关的离别戏,表情真挚,内心空洞,没有多少艺术感染力。
曹操开始念台词了:“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吾深敬之。”
关羽没有作出反应。
曹操锦袍相赠,关羽用青龙刀尖挑披于身上。曹操又念道:“云长天下义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锦袍一领,略表寸心。”
关羽抱拳一谢,无言离去。
曹操远望良久,无言而返。
关羽开始奔跑,由此跑出了三国历史一个著名的片段——千里走单骑。他护送着两位嫂嫂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找刘备。
千里走单骑走的是信念和责任,也走出了关羽的凛凛威风。
有一个人死了,韩福。
韩福是洛阳太守,也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官僚主义者。他拦住了关羽的去路。理由是这个姓关的没有给他看出城护照。
从程序上说,出城护照应该由曹操发给他,可曹操只给了关羽一件锦袍,没有给他那玩意儿。是忘了还是有意不给,关羽不知道。
事实上也没有知道的必要了。因为韩福打过来了。韩福将关羽视作流窜犯,准备将他就地正法。
关羽手起刀落,先韩福一步将他咔嚓了。
第二个被咔嚓的人是汜水关的守将卞喜。
卞喜比韩福聪明,知道搞暗杀。但卞喜的悲哀是他不知道这样一个人间哲理:搞暗杀者绝没有好下场。
卞喜事先在汜水关前镇国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余人,诱关羽到寺里,准备击盏为号,大家伙儿一起冲出来乱刀砍翻关羽。
却被关羽给砍了,因为事机不密,关羽看到了壁衣中有刀斧手,于是苍天冥冥当中救了关羽一把。
当然苍天出手救了一次肯定还会出手救第二次。荥阳太守王植准备火烧关羽,令人四面围住馆驿,约于三更放火。但是吉人自有天相,关羽还是被人救了,救他的这个人是王植的从事胡班。原因仅仅是关羽长得帅。史书上说关羽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班见了,失声叹曰:“真天人也!”
当然这样的原因是不可靠的。世界上长得帅的人多了去了,胡班为什么独救关羽一人?所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关羽心好。他千里送信,替胡班老爸把信交到他儿子手里,胡班这才良心发现,浪子回头金不换,毅然决然地从火坑里救出关羽。关羽安然无恙出得荥阳,还从容不迫地将太守王植给一刀两断了,从而完成了他千里走单骑过程中的另一个传奇。
最后的传奇发生在黄河渡口。
这一次的传奇与水有关。
关羽过不去了,需要船只。
秦琪没有给他船只,而是给他大刀。秦琪是夏侯惇部将,据守黄河渡口关隘,一向目中无人。这一回,他的眼中就没有关羽。
当然他不是不知道关羽的厉害,但秦琪这个人办事古板,关羽拿不出出关护照,他只有大刀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