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强者(第5/6页)

荀彧的话说得很正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曹操听进去了。

虽然他心有不甘,到底意难平。但人不可与时运争,那样太不济。这个道理,曹操还是知道的。

要野心,更要秩序

董承很郁闷。

刘备走了以后,他的郁闷就开始了。

这是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郁闷。但董承郁闷的对象不仅仅是刘备,还包括马腾。因为马腾见事无望,也屁颠屁颠地跑回西凉去了,只留下董承与王子服等几个少数派在那里壮志未酬、长吁短叹。

有一个人陪他们一起长吁短叹,吉平。

吉平是当时名医,治病那叫一治一个准。但他觉得这没什么。

吉平真正在意的是治人心。

他觉得这个世道,人心大大地坏了。真正心好的人不多。

董承算一个。他决定加入董承的团队,致力于让铲除曹操的事业。应该说,吉平作为名医,在技术手段上让曹操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他精通生,更精通死。事实上,生死在他眼里就是一回事。不知死,焉知生,名医吉平在生死之间游刃有余,胜券在握。

但是曹操没有死。

曹操之所以没有死缘于他的一个特殊品质,多疑。

一个多疑的人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也可能会得到一些东西。这一回,曹操就得到了一件东西,情报。

情报来自于董承的家奴秦庆童。应该说,秦庆童刚开始并不想背主求荣,如果董承不痛打他一顿的话。但细究起来,董承打秦庆童也是事出有因。

因为他偷情了。

被偷者是董承的小老婆云英。世间事就这么诡谲难言,一连串貌似互不相干的事件连在一起,将一个天大的阴谋暴露在曹操面前。

曹操不动声色,看阴谋煞有介事地出演。他谎称自己头风又犯了,痛入骨髓,令吉平汤药伺候。

吉平的汤药里有毒,曹操不喝,而是平易近人地告诉吉平这样一个人间礼仪: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父有疾饮药,子先尝之。你为我的心腹之人,为什么不先尝一下呢?

吉平当然不敢喝,于是阴谋败露。

于是吉平被抓。不过对曹操来说,抓住吉平只是抓住了阴谋的尾巴,他要的是整个阴谋。

董承开始浮出水面。

建安五年的正月,吉平在被曹操严刑拷打之后惨死在董承面前。

虽然吉平誓死不招,但曹操并不需要他的口供。

很快,董承也死了。因为有物证。

衣带诏被搜出来了。董承因了这份衣带诏的面世不仅自己失去了性命,他的全家老小包括王子服在内的七百余人也一起停止了呼吸。

当然对曹操来说,最大的猎物此时还没有死。他就是汉献帝。

汉献帝看上去一脸无辜,即便曹操将衣带诏抖在他的面前,他也装作不认识自己的字一样,一脸茫然。但是这个同志心里明白,一切大势已去。

刘备走了。马腾走了。

其他的都死了。他空顶着天子头衔,其实不过曹操案板上的鱼肉罢了。

曹操也动了废献帝,更立新君的念头。这个念头倔犟地占据他的头脑,令其蠢蠢欲动。

但是程昱劝其不要骚动。程昱以为,任何时候,不要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现在遽行废立之事,天下必起兵端。这样对曹操来说,其实是不智之举。

程昱对曹操说,称霸天下,不仅需要野心,更需要秩序。不要乱了秩序。饭要一口一口吃,天下诸侯要一个一个收拾,让天子像个泥菩萨一样供着,对我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曹操只得依计而行。天子依旧是那个天子,但曹操却不再是原来的曹操了。他变得更加能忍,不图虚名,只要实惠。

哪怕这个实惠是预期的,是一张不知何时可以支付的支票。

但是,刘备却不可以放过。

如果说曹操曾经放走刘备让他站稳了脚跟,那他现在加倍的后悔。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真是如此吗?不可能。

因为天下英雄,从来是舍我其谁,独一无二。曹操准备出兵徐州,力克刘备。

程昱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刘备现在徐州,呈掎角之势分布,易守难攻,不可轻敌。况且袁绍屯兵官渡,心里常常想着许都。曹军一旦东征,刘备势必会求救于袁绍。袁绍乘虚来袭的话,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