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强者(第4/6页)

祢衡的人生果然被黄祖终结了。

黄祖是带着醉意终结祢衡性命的。当时,两个人都喝醉了。对祢衡来说,喝醉酒不是一件好事。他在清醒的时候就经常口出狂言,喝醉后情况变本加厉。

黄祖问他,在你心目中,许都都有哪些人物啊?祢衡狂傲道:“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呵呵,他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

这下黄祖心里嘀咕了:我靠,不知道我黄某人在他心里是什么分量,不妨让他说来听听。

事实上事情走到这个地步,祢衡已命悬一线。当然,转机也不是没有,只要祢衡说一句软话就成。

但祢衡这辈子是注定不会说软话的,何况还喝了一些酒。祢衡指着黄祖的鼻子嘲讽道,你啊,就像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

意思是指黄祖只是一个土人罢了,根本没有生命。

祢衡在说完这句话之后再也不能说上更多,他失去了生命。黄祖用一把带血的刀血淋淋地告诉身首异处的祢衡: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成语叫“祸从口出”。

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死了。

一个乱糟糟的时代还要继续轰隆隆向前。

刘表却陷入了两难选择。因为袁绍也向他派出特使诱降。左袁右曹同时向他伸出橄榄枝,刘表陷入了先前张绣式的困惑。

刘表手下的从事中郎将韩嵩却觉得大可不必烦恼。他以为,一切取决于刘表有没有雄心壮志。有雄心壮志者,当以天下为念,趁着袁曹相争积蓄自己的力量,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雄心壮志者择其善者而从之。现在曹操比较能用兵,天下贤俊多归于他,其势必先取袁绍,然后移兵向江东,到那时恐怕将军不能抵挡;既然如此,还不如趁早归顺曹操。曹操肯定会重用将军的。

刘表听了,面无表情地说,就按你说的办。

韩嵩糊涂了。按我说的哪一条办啊?我给你的可是选择题,二选一。你倒好,给我来个模糊回答。

终于,在韩嵩的进一步追问下,刘表红着脸告诉韩嵩,按“重用”那一条办。韩嵩恍然大悟:刘表刘大将军,原来心中没有天下只有江东啊……

刘表的“芳心”

刘表的“芳心”需要有人传递给曹操。他准备派韩嵩去。

韩嵩却不敢去。

不是怕曹操,而是怕刘表。

因为,他不知道刘表的心。在这个世界上,人心是最微妙的东西,电光石火,瞬间万变。韩嵩担心,现在的刘表虽然心向曹操,但他真去了曹营时,刘表却又改了主意。

那样的话他的下场会很惨。

刘表向他拍胸脯保证,说他这颗心怎么可能会变呢?

韩嵩半信半疑地出发了。这次的出发为他的人生带来了高潮,史书上说,曹操“拜嵩为侍中,领零陵太守”。

韩嵩一夜之间成了韩太守。

当然了,曹操这么厚待韩嵩并不是因为后者建立了什么丰功伟绩,而是要给刘表一个暗示。心向红太阳的人,一定会得到温暖。未有微功的韩嵩尚且如此,你老人家那更是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曹操表错了情。

因为刘表误会了。当平步青云的韩嵩兴高采烈地回来向刘表讴歌曹操的丰功伟绩时,刘表的心里只有两个字,怀疑。

虽说怀疑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怀疑他人的权利和本能,但刘表的怀疑却是“深刻”得一塌糊涂。

他竟然怀疑韩嵩和曹操里应外合,要顶了他的位置成为江东之王。

刘表的剑拔出来了,它带着刘表深入骨髓的怀疑,像条毒蛇一样要取了韩嵩性命。幸好这个时候蒯良站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这才救了韩嵩的性命。

韩嵩的性命是保住了,刘表的怀疑却挥之不去。

作为挥之不去的一个证据,刘表拒绝降曹。当然刘表的拒绝比较暧昧。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就像他的人生,从来蔫呼呼,不肯一刀两断。

曹操愤怒了,准备兴师问罪。荀彧说,兴师问罪没什么,主要是时机问题。世界上的事,说到底是要讲时机的。时来才能运转,时运不济,干嘛嘛不成。现在袁绍未平,刘备未灭,而要用兵江汉,那就像舍心腹而顺手足,主次颠倒。可先灭袁绍,后灭刘备,江汉可一扫而平矣。